电影《危险方法》观后感…

2025-01-31 09:49:2512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电影《危险方法》以其灰色、黑白的基调,像一帧帧定格的真实场景,带领观众通过对话与画面,逐步拼凑起每个角色的故事。整个观影过程仿佛在阅读一部回忆录,令人沉浸其中。故事围绕着心理界权威佛洛依德与荣格因一位特殊病患而相识、相知,最终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的主线展开。

影片的高专业度体现在对心理分析的探讨,特别是俄狄浦斯案例的深入解析。对于刚接触精神分析的观众而言,这无疑是一部值得品味的电影作品。

电影引发的思考与触动点多样:

电影开始即以歇斯底里的叫声吸引观众,引发疑问。荣格选择坐在咨询者的身后,是否是为了建立安全感,保护自己与来访者免于正面冲突?他稳定的态度,耐心倾听,让来访者慢慢开口,这一点值得学习。

女主角的病症激发了观众的疑问,她的病症与性心理研究有何关联?荣格和佛洛依德探讨的关键点在于,女主角的症状不同于一般肛欲期的特点,而是形成了条件反射,甚至在听到怒骂声时也能获得性快感。这部分引发思考:是否表达出自己,是否能治愈。

佛洛依德与荣格在观点上的争执,荣格对未知可能性的研究态度,以及影片中一系列巧妙的巧合,如新来的病人名字恰好与女主角相同,都彰显出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共时性理论。

女主角与荣格之间的爱,以及对荣格妻子的描述,凸显了荣格对不同女性角色的偏好和内心冲突,反映出影片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探讨。

电影中涉及的性冲动的双重性——既带有毁灭性也拥有创造性的观点,引发观众对生死、毁灭与新生的思考。这一观点与圣经中的故事相呼应,探讨了生命中的生与死、死与生的循环。

电影中的触动深台词,如“有的时候,你只能做难以饶恕的事情,为了活下去”,以及“只有受伤的医生,才有希望疗愈他人”等,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内在挣扎。

通过电影的观影体验,观众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心理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还能反思自我,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感悟。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