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剧情简介

2025-02-02 14:48:3811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965年的春天,上海人民文化生活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事——第六届“上海之春”艺术节,这次盛会不仅是上海文艺工作者艺术民族化、群众化追求的体现,也是一次检验成果的舞台。本片精选了当年音乐会上的25个大型音乐歌舞节目,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

其中,《红旗颂》的管弦乐热情歌颂了伟大祖国、党和领袖,林明珍的女高音独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深深敬仰。蔡绍序、刘韵若、余红仙等人的演唱,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和评弹《送瘟神》、《为女民兵题照》,将诗词与音乐完美融合,展现了深深的爱国情怀。

《前进,革命的火车头》则通过作者深入生活后的创作,刻画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而《歌唱万吨水压机的诞生》和《油田颂》的大合唱,展现了工业战线的辉煌成就和工人阶级的自强不息。民乐合奏《人民公社好》和农村组歌《劲头大得来》则展示了农业丰收的喜人景象。

《南海风暴》和《椰林怒火》的大合唱以及大型歌舞剧,以磅礴的气势和动人心魄的表演,表现了越南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沪剧《芦荡火种》中的“茶坊智斗”以革命现代戏曲唱腔展现了阿庆嫂的智勇形象,成为“上海之春”的独特亮点。

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以其精湛的表演和强烈的感染力,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沪部队的《四好歌》和上钢三厂工人的《我们是钢铁英雄汉》等,分别展现了军队和工人阶级的豪情壮志。渔歌《捕鱼号子》则体现了渔民们的生活气息和创作热情。

儿歌表演如《李小多分果果》、《要把工人当》等,生动展示了少年儿童的无私品质和接班人的理想。各民族学生的歌曲演唱,如《巴塘连着北京》等,展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此外,还有民族乐器合奏和小提琴齐奏等精彩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各异,共同构成了“上海之春”艺术节的多元艺术画卷。

扩展资料

电影名,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65年;著名导演桑弧执导;其主要剧情为:本片纪录了上海市第六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选出的二十五个大型音乐舞蹈节目。其中有:管弦乐《红旗颂》、《前进,革命的火车头》、大合唱《油田颂》、《四好歌》、林明珍的《大海航行靠舵手》、沪剧《芦荡火种》、民乐《人民公社好》、次仁德吉的《巴塘连着北京》、韩东赫的《越活越年轻》、评弹《送瘟神》、芭蕾舞《白毛女》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