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蟋蟀基本资料

2025-02-04 20:58:3910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大蟋蟀,又称巨蟋、蟋蟀之王或花生大蟋,属于昆虫界中的直翅目蟋蟀科,因其硕大的体型和在众多品种中的地位而得名。这种昆虫以其强壮的体态著称,体长可达35至45毫米,宽度则在12至14毫米之间,触须长度为40至50毫米,呈现出丝状。其颜色以赤色或黄色为主,背板颜色较深,接近黑色,腹部则较为浅淡,呈浅黄褐色。头部宽大,呈半圆形,有三个并列的单眼,其中中眼横生,形状独特。前胸背板宽阔且呈鼓形,表面可见明显的刻点。大蟋蟀的翅膀发达,前翅和后翅长度超过腹部,后翅末端折叠成须状,但不超过尾须。发音镜较小,呈长方形。后肢强壮,善于跳跃,胫节上具有两排刺,每排有4至5枚。雌性大蟋蟀的产卵管呈管状,长度在5至6毫米之间。

作为一种害虫,大蟋蟀主要侵害橡胶、可可、咖啡、菠萝等热带作物,以及棉、古柯、花生、芝麻、瓜类、高粱、甘薯、麦类、松杉及柑桔、桃、梅等果树和林木的苗木。它们对植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都有损害,甚至可能波及根部。例如,对橡胶幼苗,它们会令整株植物枯死;对成苗,大蟋蟀会咬去顶芽,影响其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死亡。防治大蟋蟀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如人工捕杀和使用阻隔法,以及化学防治,如利用切碎的甘薯或炒香的米糠混合90%敌百虫制作毒饵进行诱杀。

扩展资料

大蟋蟀是茶苗的地下害虫之一,俗名大浆狗,属直翅目蟋蟀科,学名为Brchytrupes portentosus Lichtenstein。 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江西南部等。食性杂,为害茶等林木和许多旱地作物幼苗。咬断幼苗茎部,造成缺苗、断行。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