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家》文言文

2025-02-05 10:03:117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求《雁家》文言文翻译

无锡县荡口镇有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烧着吃,有一个书生看见觉得很可怜,就买下它回家后养着玩。但是怕它逃掉,就用绳子缚住大雁的两翅膀,使它不能飞。大雁寄居在鸡和鸭之中,(大雁)变得很温顺,只有听到空中大雁叫时才抬头叫喊回应。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飞过,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只大雁互相看着,都伸长脖子鸣叫,努力展翅欲飞,像认识的一样,一只要请它下来,另一只请它上去。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但是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飞翔了,每次飞起又掉下来,始终不能飞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相对悲哀地鸣叫。过了一天,书生来查看,两只大雁都死了。书生被大雁的情义所感动,把它们葬在了一起,墓名为“雁冢”。

是雁冢吧。

2. 文言文 兄弟争雁 翻译

一、译文:从前,有个人看见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并说道:“一射下就煮着吃。”

弟弟表示反对,争着说:“栖息的大雁适合煮着吃,飞翔的大雁适合烤着吃。” 两人一直吵到社伯那儿。

社伯建议把大雁剖开,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 等到兄弟两个再次去射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1353237大雁时,大雁在空中早已远去。

二、原文:明 刘元卿《应谐录》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宜烹,翔雁宜燔。”

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扩展资料 一、作者介绍 刘元卿 (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明朝吉安府安福县西乡(今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南陂藕下村)人。

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弈编》被收入“四库全书”。

二、本文注释 1、睹:看见。 2、援:引;拉。

3、烹:烧煮。 4、舒雁:栖息的大雁。

5、宜:适合。 6、燔(fán):烤。

7、竞斗:争吵;争吵。 8、讼(sòng):诉讼。

9、社伯: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

10、已而:不久;后来。 11、索:寻找。

3. 雁冢全文翻译

一、译文:无锡市荡口镇,有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它之后煮了吃掉。

有个书生看见可怜它,买了它把它带回家养着玩。因为怕它逃走,所以用绳子绑住它的一对翅膀,使它不能飞。

大雁混杂在鸡鸭之间,也很温顺,只是(有时候)听到空中大雁鸣叫,(它)总是抬头并且啼叫。 一天,有成群的大雁飞过它(的)上方,这时大雁大声鸣叫。

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只大雁相互看着,伸长脖子鸣叫努力扑打翅膀,像互相认识:一只想请它下来,另一只想它上去。 书生看了后明白这两只大雁必定早就认识了。

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可是这只大雁的翅膀被绳子系久了,不能努力飞翔了,多次飞起多次掉下来。

最终不能飞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它一整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互相悲鸣。

过了一天,竟然两只大雁都因病或伤身体倒下去了。书生被他们的情义感动了,他合起来埋葬了它们,(取墓)名为“雁冢”。

二、原文 本文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P41(第31课),据请 俞樾《俞曲园笔记》改写。 无锡荡口镇,有人得一雁,将杀而烹之。

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翅,使不得飞。

雁杂处鸡鹜间,亦颇驯,惟闻长空雁唳,辄昂首而鸣。 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

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二雁相顾,引吭奋翅,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二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

然此雁久系,不能奋飞,屡飞屡坠。竟不得去。

檐上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越日则俱毙矣。

书生感其义,合而葬之,名曰“雁冢”。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俞樾(清代著名学者) 俞樾(1821.12.25-1907.2.5),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

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俞樾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

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

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二、文言知识 “鹜”和“骛”。

这两个字的形体相仿,不少人常搞错。但只要仔细一辨,它们的区别是极明显的。

“鹜”的下部是“鸟”,属禽类,指鸭子。上文“雁杂处鸡鹜间”,意为大雁生活在鸡和鸭子中间。

而“骛”的下部是“马”,属兽类,原指马奔跑得快,引申为追求,成语有“好高骛远”,意为不切实际地追求高、远。

4. 文言文《雁冢》翻译

无锡市荡口镇,有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它)然后煮了它(吃掉)。

有(一个)书生看见可怜(它),买(了它之后)把(它)带回家,养它用来被玩弄。(但是)怕它逃走,用绳子绑住它的两对翅膀,使(它)不能飞。

大雁混杂在鸡鸭(的笼子)之间,也很温顺,只是(有时候)听到空中大雁鸣叫,(就)总是抬头然后(叫喊)回应。一天,有成群的大雁(飞)过它(的)上方,这(时)大雁大声鸣叫。

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只)大雁相互看着,伸长脖子鸣叫努力扑打翅膀,像(互相)认识的鸟:一只想请它下来,另一只想它上去。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

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但是)这只大雁(的翅膀被绳子)系久了,不能努力(展翅)飞翔(了),多次飞起多次掉下来。

最终不能飞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它一整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相对悲哀地鸣叫。

过了一天,(书生来察看,)竟然(两只大雁)都因病或伤身体倒下去了。书生感悟到了它们的情义,他合起来葬埋了它们,(取墓)名为“雁冢”。

5. 文言文——雁冢(译文)

俞曲园笔记

无锡县荡口镇,民生得一雁,将杀而烹之,有书生见而悯焉,买以归,畜之以为玩。惧其逸去,以线联其两翮,使不能飞。雁杂处鸡骛间,亦颇驯扰,惟闻长空雁唳,辄昂首而鸣。一日,有群雁过其上,此雁大鸣。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于屋檐,两雁相顾,引吭奋翮,若相识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书生悟此两雁必旧偶也,乃断其线,使飞。而此雁垂翅既久,不能奋飞,屡飞屡堕,竟不得去。屋檐之雁,守之终日,忽自屋飞下,相对哀鸣。越日视之,则俱毙矣。书生感其义,合而瘗之,名曰“雁冢”。

译文:

无锡县荡口镇有一个老百姓得到一只大雁,准备杀了烧着吃,有一个书生看见觉得很可怜,就买下它回家后养着玩。但是怕它飞走用绳子缚住大雁的两翅膀,使它不能飞。大雁寄居在鸡舍中,忍受着鸡的欺负,只听得空中大雁叫时就抬头叫喊回应。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飞过,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只大雁从空中飞下来栖在屋檐上,两大雁相互对应鸣叫展翅,象认识的一样,一只要请它下来,另一只请它上去。书生看了后悟出两大雁必定旧相识,就剪断了绳子让它飞走。但是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飞翔了,每次飞起又掉下来,竟然不能飞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从屋檐上飞下来,两大雁相对悲哀地鸣叫。过了一天,书生来察看,两只大雁都死了。书生被大雁的情义所感动,合起来葬了它们,取墓名为“雁冢”。

6. 文言文《雁奴》怎么翻译

雁奴,雁种类中最小的一种,生性尤其机警。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往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原文:

《雁奴》

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具区之泽,白雁聚焉。群雁夜必择栖,恐人弋也。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呜,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熟其故,巧设诡计。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乡人遽沉其火。群雁惊起;视之,无物也,复就栖焉。

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己也,共啄之,又就栖然。

未几,乡人执火前,雁奴畏众啄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7. 呜~我要文言文《渔家傲》全词、谁有吖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8. 争雁文言文阅读答案

兄弟争雁

【原文】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宜燔。”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

1睹:看见。

2援:引;拉。

3烹:烧煮。

4舒雁:栖息的大雁。

5宜:合适。

6燔(fán):烤。

7竞斗:争吵;争吵。

8讼(sòng):诉讼。

9社伯:相当于现在的村长。社,古代地区单位之一,二十五家为社。

10已而:不久;后来。

11索:寻找。

【翻译】

从前,有个人看见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并说道:“一射下就煮来吃。” 弟弟表示反对,争着说:“栖息的大雁适合煮着吃,飞鸿的大雁适合烤着吃。” 两人一直吵到社伯那儿。社伯建议把大雁剖开,一半煮食,一半烤食。 等到兄弟两个再次去射大雁时,大雁早就飞远了。

9. 文言文鸿雁钟情翻译

【原文】

有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锺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别离,物亦然耶?

【译文】

有一个猎人得到了一只大雁,其中雄的那只雁跟着猎人飞到了他家,悲伤地鸣叫着,徘徊着,到了黄昏才走。第二天猎人早晨出屋,那只大雁已经来了猎人一同将它捉住,猎人看见他伸出头颈俯仰着,并吐出半锭黄金。猎人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用来赎妻子的。”大雁像人一样点了头.于是猎人放了两只大雁,两只大雁就双飞而去。猎人称了一下金子,超过了二两六钱。唉!禽兽怎么有智慧,但深情却像这样!最悲痛的莫过于生死别离,难道动物也是这样的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