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屈原《渔父》》古诗原文及翻译
最佳答案
《屈原《渔父》》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渔父见而问之,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而无伪。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复歌曰:“已矣乎!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
屈原遭到流放,在江边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一位渔父见到他并询问他的情况。屈原回答说:“整个世界都污浊但我独自保持清醒,众人都沉醉但我独自觉醒。”渔父建议道:“圣贤之人不执着于物,能随世事变迁而不虚假自己。整个世界都污浊时你为何不同流合污?众人都沉醉时你为何不一同饮那酒糟酒?”屈原“我听说刚洗完头发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拍掉衣上的尘土。我怎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去接受污浊事物的玷污呢?我宁愿跳进湘水,葬身在江鱼的腹中。又怎能让我高洁的品格蒙受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渔父听后微微一笑,摇起船桨离去。他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也可以用来洗我的脚。”再唱道:“算了吧!我将继续寻求那正道。”屈原最后投江自尽。
屈原在这篇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坚守清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立场和态度。在面对困境时,他选择保持独立和高洁的品质而不是妥协。诗歌中的渔父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展现了世俗对于现实妥协的态度与屈原的坚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对话的刻画,诗歌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价值观。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