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聊斋志异》里有有关明代进士卫周祚的故事吗?
最佳答案
有的哦。。。。下面是原文。。然后有注释
再后面有内容简介和作品评赏哦。。
《聊斋志异》小猎犬
山右卫中堂为诸生时[1],厌冗扰,徙斋僧院。苦室中虫蚊蚤甚多[2],
竟夜不成寝。
食后,偃息在床[3]。忽一小武士,首插雉尾,身高两寸许;骑马大如蜡
[4];臂上青鞲[5],有鹰如蝇;自外而入,盘旋室中,行且驶。公方凝注,
忽又一人入,装亦如前,腰束小弓矢,牵猎犬如巨蚁。又俄顷,步者骑者,
纷纷来以数百辈,鹰亦数百臂[6],犬亦数百头。有蚊蝇飞起,纵鹰腾击,尽
扑杀之。猎犬登床缘壁,搜噬虱蚤,凡罅隙之所伏藏,嗅之无不出者。顷刻
之间,决杀殆尽[7]。公伪睡睨之。鹰集犬窜于其身[8]。既而一黄衣人,着
平天冠[9],如王者,登别榻,系驷苇篾间[10]。从骑皆下,献飞献走[11],
纷集盈侧,亦不知作何语。无何,王者登小辇,卫士仓皇,各命鞍马;万蹄
攒奔,纷如撒菽,烟飞雾腾,斯须散尽[12]。
公历历在目,骇诧不知所由。蹑履外窥[13],渺无迹响。返身周视[14],
都无所见;惟壁砖上遗一细犬。公急捉之,且驯。置砚匣中,反覆瞻玩。毛
极细茸,项上有小环。饲以饭颗,一嗅辄弃去。跃登床榻,寻衣缝,啮杀虮
虱。旋复来伏卧。逾宿,公疑其已往;视之,则盘伏如故。公卧,则登床箦
[15],遇虫辄啖毙,蚊蝇无敢落者。公爱之,甚于拱壁[16]。一日,昼寝,
犬潜伏身衅。公醒转侧,压于腰底。公觉有物,固疑是犬,急起视之,已匾
而死[17],如纸剪成者然。然自是壁虫无类矣[18]。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山右卫中常:卫周祚,山西曲沃人。明崇祯进士,官户部郎中。顺治
时,历工、吏二部尚书,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康熙间,授保和殿
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康熙十四年卒,谥文清。《清史稿》二三八有传。山
右,山西;以居太行山之右得名。中堂,内阁大学士的别称。[2] (f éi肥)
虫:即臭虫,又名床虱。
[3]偃息:躺卧休息。
[4]蜡(zh
à乍):借作“蚱”,蚱蜢,俗称蚂蚱。
[5]鞲:猎装上停立猎鹰的臂衣。
[6]数百臂:犹言数百只。臂,指停鹰的臂衣。
[7]决杀:决、杀同义;犹言杀戮、格杀。
[8]集:停落。
[9]平天冠:古代帝王所戴冠冕。平顶,前后有垂旒(玉串)。又叫通天
冠。
[10]结驷苇篾(mi
è灭)间:苇,苇片,所编为苇席;篾,竹篾,成条
竹片,所编为簟席(竹席)。北方床炕常年铺苇席,夏日上又铺簟。句谓停
车系马于二席相叠之边际。
[11]献飞献走:献纳猎获的“飞禽走兽”——蚊虱之类。
[12]斯须:须臾,片刻。
[13]蹑履:穿上鞋子。
[14]周视:环顾,四面观看。
[15]床箦:床上的席子。箦,卧席。
[16]拱璧:大璧,喻珍贵宝物。
[17]匾:通“扁”。
[18]无噍类:灭绝;无活者。
内容简介
山西卫周祚相国做秀才读书时住在僧院,室内蚊虫甚多,通宵难眠。忽见一个小武士,身高二寸,骑小马,带小鹰,自外而入,在室中盘旋。继而又来个牵小犬的,大小、装束与前者相同。随后来了数百,携鹰犬数百头,在室中大肆狩猎。鹰扑蚊蝇,犬捉虱蚤,顷刻之间,全部消灭。忽又来个穿黄衣的小王,众武士纷纷向他献上猎物,之后散去。卫公悄悄巡看,见壁砖上剩下一只小猎犬,捉住观赏,非常可爱。餵饭不吃,只在身边寻咬虫类,蚊蝇均不敢落,卫公爱如珍宝。某天卫公睡觉时,不小心将身下的小猎犬压死,而室中从此再无蚊虫。
作品评赏
古时有一种迷信观念,以为能做高官的都是「大命」人,有神灵保护,从而产生一批相关的传说。本篇也属这一类。但其想象甚富匠心,创造一个奇而且美的微化世界,「化大为小,以小见妙」。而在这一微化的奇特狩猎场面中,寄托著人们抵御、消灭各种害人蚊虫的理想和幻想,是人与自然作斗争的奇思异想。
「化大为小」的笔记小说在清代以前屡见不鲜,或写尸骨作祟,或写老鼠成精,逞奇猎异,怪而不美。本篇小武士「首插雉尾」,神气活现;小猎犬「项有小铃」,如同宠物。微化的小猎犬不只与人友好,为人除害,其形象本身也是美的,不乏文学的观赏价值。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