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禅真的那么无用吗?

2025-02-14 19:45:307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在《三国演义》中,将刘禅描写的极为不堪,甚至是略有贬意,后世更是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有一个成语形容他,那就是乐不思蜀。难道刘禅真的是这样软弱无能,不堪大用吗?

其实,历史上的刘禅可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可以从两件事看出一点端倪。据陈寿所著《三国志》记载,刘备遗诏中明确地写道,“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过于所望,甚大增修,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句话说的就是诸葛亮夸刘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才堪大用,皇位可以放心传给刘禅,这也就是说,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备基本都十分相信刘禅的才华。

再来说说乐不思蜀,来自于《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司马昭其人虽然没有其父的智慧,但是却是一个手段凶狠的人。试问,刘禅如果不装作昏庸蠢笨的样子,又怎么保全蜀国?一旦被司马昭认为刘禅是伪装的软弱蠢笨,他会不会对蜀国直接开火?若是开火,此时,内忧外患的蜀国又怎么能赢过强大的魏国?

所以,刘禅只能装作蠢笨,告诉司马昭:“此间乐,不知蜀也”。

刘禅不是不爱自己的国家,只是他清楚地知道,蜀国这样的状态是无法战胜魏国的。既然失败已成定局,又何苦做无谓的牺牲?又何苦让蜀国的百姓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付出血的代价?

若不能装聋作哑,何以能安身立命?蜀国亡败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

刘禅绝对不是一个昏庸无能,蠢笨如猪的帝王。而是一个大智若愚,看得清实事,放得下个人荣辱的有道之君。毕竟,我们都知道,皇帝这个位子,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刘禅一样看的开,放得下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