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究竟是好是坏?为什么?

2025-02-17 10:06:426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俗话话的好:好与坏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好与坏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某些人来说做一件同样的事,有人说这是坏事,有人说这是好事,所以无论你做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要你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一件好事!我们再来看看范雎这个人,是范雎(ju)而不是范睢(sui)。

范雎,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曾在秦国做丞相,是秦国统一六国不可缺的功臣。

范雎真如影视剧中是小人和坏人吗?

然也,其实范雎并不坏,他可是个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的正常人。可是为什么有人说他是小人呢?可能在某些记载历史人物中人们偏向了意思,在司马迁曾这样评范雎: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这其实太史公说范雎是恩怨分明的人。

正是这段话大家对他的误解就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其实这是对他的不公平,他曾在秦国为相,做过许多令秦国有利的事情。曾经差点被打死的范雎离魏入秦,被秦国的王稽引荐进秦昭王,见了秦昭王后他就言:现在秦国的王是个任人摆布的王、秦国的王是个做什么事都要向太后(宣太后)、穰侯(魏冉)报告的王,是到底秦国的王是宣太后、穰侯魏冉的傀儡。

也是这话激醒了秦昭王,昭王拜他为客卿,昭王向他请交如何掌握亲政大权,最后范睢出谋略帮昭王夺得了亲政大权,又将穰侯魏冉赶出了咸阳,于是昭王拜范雎为相。

被拜为丞相的范雎又给秦王献上著名的策略: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便是范雎给秦国一种对外的军事战略:远交近攻!

为一己之私而害白起,受后人诟病

在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中秦国取胜,而此时秦军主帅白起向昭王说:趁着赵国的大败,应该一举攻下邯郸,灭赵国。而遭到重金贿赂,又怕日后白起在他之上的范雎对昭王说,现在灭赵国不是时机,如灭我秦兵疲惫,急需休战,加上赵国愿割地,不如趁早退兵以免其他五国趁我秦国攻赵时打我们后方,昭王听了令白起撤兵,闻得是谁让昭王撤兵的白起大怒也与范雎结了仇怨。

长平之战的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白起因有病在身没有统帅,接连的攻赵失败,昭王命白起挂帅出征,病愈后白起称病不认,向昭王说灭赵时机已过去,继续打下去秦军会伤亡惨重!不听白起的昭王攻赵连续失败,伤亡惨重,白起还是称病不出,昭王被惹怒!范雎对昭王言,武安君白起三翻五次拒绝秦王的诏令,这是抗命不遵,大逆不道,违抗君王的命令就得死!说完,昭王命人让白起自刎!

最后,还有一点值得说的是,范雎不是像影视中所描述一样不得善终,其实他失去昭王宠信后,辞去了丞相之位后,在封地病死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