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吃饭为了活着,活着为了吃饭 辩论
最佳答案
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吃饭这句话说的是离开了基本的物质需求人是无法存活的。
广而谈之,人,因为饥饿需要食物,因为遮风避雨需要房屋,因为避寒需要衣物,因为疾病需要药物,因为情感孤独需要需要同伴的陪伴和关爱等。这些都是人的本性决定的,没有这些基本的物质需求便可能会死亡,在这一点上,可能和普通的动物也没什么区别,动物也都要食物和避寒。每个生物都渴望生存,所以就总是需要这些基本的东西。
以上所有的需求都仅仅是为了活着而已,但是如果只为了这些需求去活着,即活着为了吃饭,把这些东西当成生活的目的,那人为何不像只野兽一样奔走在山林间。
人为什么要去学习,要去思考,要去追寻美好和永恒的东西。这是因为人相比于动物除了基本相同的需求,人还有其他出于其本性的需求,似乎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人的情感变得比动物更加深厚,人的智力更加发达。
所以,当美好的东西毁灭时人会感到无比惋惜甚至悲伤,人在活着的时候会想到死亡,人类创造各种学问来认识解释这个世界,可是,一般的动物决然不会想到这些,并非说动物都没有情感,但是你见过动物因为悲伤不欲饮食,但这些东西正是人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如果说,有人活着只是为了吃口饭,那他实在应该去当野兽活在山林间,完全没有必要学人类说话来混这一口饭吃。
我们并不是反对物质,我们反对的是物质对人的意义和价值的消磨,因为人一旦完全丧失了这些东西也就是丧失了人性,既无人性,何以为人?这样人就只不过一只长得像人的野兽罢了。所以人应当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的追求。
我们的先贤早在两千多年就发现了物质对人性的消磨了: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礼记》)
到底是人的性情智慧有差别,抑或是有的人根本不爱学习思考,从而逐渐丧失了他的本性呢?我想,两者皆有,所以学习和修身是很重要的,通过学习和修身一方面认识到我们的性情,另一方面节制我们的基本欲望,这样才能维持我们好的天性,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