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病机制

2025-02-17 14:07:247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机制触发:

首先,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起着关键作用。内屏障,由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构成,外屏障则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维护。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主要通过内、外屏障的控制,从血管内血液成分中流出。然而,屏障破坏会导致微血管瘤渗漏或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在神经纤维层和内核层之间积聚过多的细胞外液。同时,外屏障受损则使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液体进入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形成黄斑水肿。

其次,血流动力学改变也影响水肿的发生。视网膜细胞外液的积聚导致水分在血管和组织间转运失衡。根据Starling定律,血管与组织间流体静力压差决定了水分的流动方向。正常状态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无水分流动。当毛细血管和静脉的流体静力压升高,水分从血管渗入组织,造成水肿;反之,如果渗透压保持稳定,流体静力压下降,水肿则减轻。

最后,视网膜灌注不足有时是黄斑水肿的根源。黄斑缺血,可能是由于中心凹毛细血管丧失、外周毛细血管无灌注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脉络膜缺血还会损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功能,进一步破坏血-视网膜外屏障,引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黄斑水肿,预后往往不佳。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