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古诗黄鹤楼
最佳答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古迹名胜,位于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据传,汉代名士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得名黄鹤楼。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字不详,汴州人。青年时诗风轻艳,多写妇女题材,晚年出入边塞,写下了不少优秀的边塞诗篇,诗风转为刚健雄浑、豪迈壮逸。这首诗描写了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
登上黄鹤楼,不能不让人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登仙而去,一去不复返,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的白云,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
前四句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鹦鹉赋》的作者祢衡被黄祖杀于此洲而得名。
最后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崔颢的这首诗,向来享有盛誉,宋代评论家严羽认为“唐人七律诗,当以此为第一”。据说大诗人李白到黄鹤楼时,准备登览题诗,看到崔颢此诗后,无法下笔,只作了打油诗一首:“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