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武训祠人物简介
最佳答案
武训先生,生于1838年,行七,字蒙正,自号义学症,谥号义学正,是山东省堂邑县(今冠县柳林镇)武庄人。他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
武训先生自幼家贫,8岁时父亲离世,他不得不依靠母亲、长兄、次兄维持生计。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目睹其他儿童能入学读书,深感羡慕,但因家境贫寒,母亲无法满足他的求学愿望。他14岁开始外出做工,为孝敬母亲,所赚之钱悉数孝敬,人皆称其为孝子。
武训先生因不堪忍受虐待和欺侮,多次离家外出做工。然而,无论在哪里,他都遭受不公对待。后来,他受雇于馆陶薛店张老辫家,因不识字,张老辫用假帐欺骗他,引发争端,武训先生被诬陷为“诈赖”,惨遭毒打。这次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穷人不识字、没文化的痛苦,于是立志“修个义学为贫寒”。
1858年,21岁的武训先生开始了行乞兴学的艰辛历程。他甘愿舍身抛家,忍辱负重,含辛茹苦三十年,仅着鹑衣,食残粝,宿破刹。他白天奔波募化,夜里纺线绩麻,从不浪费一文钱,也不私留一文钱以养家。最终,他终身不娶,以实现“誓必教天下人人尽读书”的伟大志向。
“苦心人,天不负”,武训先生用自己的汗水和积蓄,先后创办了堂邑、馆陶、临清三县义学。然而,积劳成疾的他不幸于1896年6月4日(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今临清市武训实验小学),享年59岁。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扩展资料
武训祠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柳林镇。主要建筑有武训祠和武训墓;始建于1899年,为纪念清末闻名中外的“平民教育家”、“义学正”“千古奇丐”武训而建。肇建者为武训的账房先生武茂林,仅三间。1937年何思源主持重建如现规模,1989年再次重修,祠堂为歇山式砖木结构,阔五间,进深三间,飞檐高挑,肃穆庄严。院内松柏森森,墙外杨柳依依,一道清清小河环绕院外,称为“武河”。整个祠堂环境清新,十分可人。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