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春日宋朱熹诗意100字怎么写?
最佳答案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在泗水之滨进行游玩,无边无际的风光看起来焕然一新。
谁都能看出春天的面貌,春天冬风吹来使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色。
此诗题目是《春日》,四句诗句句写春日出游。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和目的;时间是“胜日”,即风和日丽之春日;地点是“泗水滨”;目的是“寻芳”,探寻美好之春景。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是“寻芳”之所得,虽是虚写眼前所见,但这“新”的“无边光景”却能使读者联想到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让人赏心悦目的无限风光。末二句紧承前两句:“识”承“寻”,由寻而识;“万紫千红”承“无边光景”,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无边光景”之“新”;东风吹拂,百花盛开,正是这色彩缤纷、烂漫多彩而又生机盎然的鲜花,使风景焕然一新,给春日楷来勃勃生机,更使诗人从万紫千红的美的中感受到触处皆春的浓郁春意。由此看来,这的确是一首精妙绝伦的裤春踏青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晦翁之意不在春。我们只要看一个事实,便可知此老并非记其春日之游。首句说他此次出游是在“泗水滨”,这便使人不解。泗水在山东,这里从北宋灭亡起就一直在金人的掌控之中。朱熹是江西人,一生也从未北上。他老先生怎么会到泗水之滨去春游呢?原来这“泗水滨”并非实指,而是另有深意。泗水在春秋时期属鲁地,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间聚徒讲学,故历来有“洙泗上,弦歌地”(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之说,朱熹在这里借“泗水滨”以暗指孔子讲学之处,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诗人“寻芳”并非真的探寻春日之美景,而是要探求圣人之道。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一生所崇唯孔孟之道,此诗以“东风”比喻圣人之道。诗人来到孔孟之乡,探寻圣人之道,在“无边光景”的“新”景之中更体悟到了“东风”的本来面目(精神实质),并由此深深领悟到;只有奉行圣人之道,万物才有生意,社会才有和美,正如万紫千红,触处皆春。
原来这是一首以说理为主的七言绝句。诗歌重形象思维,故在诗中说理常遭人诟病,但晦翁此诗,从诗题到内容写的全是游春之事。情景之生动,描写之自然,形象之鲜明,读后只觉满眼春光,犹如置身其中,使很多读者只知享受春日美景,忘了诗人是在说理。读者被诗人瞒过,对诗产生表面化的误解。这正说明诗人构思运笔之妙,作诗用心良苦。此诗巧妙地将所讲道理寓于生动的比喻和描绘之中,远胜于枯燥的说理论道,是形象性和哲理性相结合的典范之作。这种极富理趣的小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