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谁说的
最佳答案
曾国藩少年时候,目标远大,立志要做圣人,大部分人都曾经在年少时树立远大的志向,但是行动却难以跟上。
曾国藩立志之后开始给自己订立规矩,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之日起,每天做“日课”。所谓日课,其实就是检省自己的日记。
曾国藩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时刻刻监督自己的一举一动,然后每天用工整的楷书记录下来,看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标准,然后反省改正。
而从十月二日起,曾国藩给自己规定了基本的学习日程: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这是必须完成的课程下限,除此之外,他还每日读《易》,练习作文。
直到逝世前四天的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一日,他还在日记里这样反省自己:
余精神散漫已久,凡应了结之件,久不能完;应收拾之件,久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惶悚惭郝!
日记自省这件事,他坚持了一辈子。当真是“几十年如一日”。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磨练的笨功夫,让曾国藩做事也越来越有恒心。
而学习这件事,曾国藩也同样坚持了一生。公务繁忙也依然坚持读书写作,哪怕是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终身以为常。”
每天的反思让他越来越接近圣人的标准,每天的学习让他年过五旬,思维依然没有固化,依然处于不断的进步中。
晚年曾国藩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说,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人的努力与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毋揠毋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更没有碰巧的成功。不要揠苗助长,不要急于求成,你只要一点一点去做,一步步去走,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