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 影评

2025-02-26 21:05:399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好人的欢笑悲忧

1

先介绍一下背景。

那是2007年,当时在外地出差,借调到兄弟公司(台资),帮助他们完成项目。第一次和台湾人同吃同住,充分了解了资本家的凶残、产业工人的凄凉无奈。

为了赶项目进度,实行的是997工作制。每天早八点到晚九点半,仅星期日下午五点下班,没有休息日。他们一年的休息日加起来不超过二十天。

刚开始,我很不习惯。和他们开玩笑,说那辆班车就是辆囚车,他们都木然一笑,无力反驳。

以前和他们几个中层有过接触,印象里他们都很幽默,逢人就满面春风,张口闭口都叫“领导″。爱讲黄段子,都很色,每个人都有情人。

真正深入他们的生活,又看到了另一面:刻板的工作,每天有事没事必须晚九点半下班,没人敢逃工。因为台湾老板有很多眼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下。

外出公办是他们最快活的时间,因为可以短暂逃离牢笼。像拿到心爱棒棒糖的小孩子,几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又恢复了幽默与活力。

他们最爱玩的是一个自动投篮游戏,每个人专注地拼命投篮,在限定的三分钟时间内,发泄出胸中所有的块垒。

周日五点下班,这算是唯一的公休时间。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个花枝招展的姑娘,和他们相携而去。

以前对这帮台湾人的色很有微词。但那时我表示深深地理解。

台湾这一行业己经没落,大陆是唯一展示他们手艺的机会。老板明白这一点,所以可以恣意地榨干他们的每一滴血。

2

当台湾人踏花而去的时候,我们几个借调的大陆人就很无趣了,于是大家去网吧消遣。

网吧是个很颓的场所,空气污浊、人声嘈杂,要呆得住真需要点耐受力。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上网只能通过电脑。

无聊中翻到电影《三峡好人》,刚获金狮奖,贾樟柯正在和张艺谋进行“黄金还是好人”的大讨论。

我点开了片子,片头一个三分多钟的长镜头,扫过渡轮上的男男女女:戴草帽叼烟甩扣克的男子;给老人看手相的中年男人;光膀子默默抽烟的男人;几个无所事事的妇女和孩子……所有人都是原生状态,衣衫破旧随意,演员形象普通,看不出化妆的痕迹,看不出专业演员的作派。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类电影,粗砺、原生态、毫无外在修饰。里面的人物一开腔,全是方言,山西话、四川话、四川普通话……这真一个特别的体验。以至我无一时法适应,打破了我以前观影的经验,与片子中原生态的表演有很大的距离感,好半天都不能进入剧情。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慢慢融入其中,并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而渐渐动心动容。当片尾,主人公韩三明带着三峡兄弟们,毅然奔赴山西煤矿打工时,我彻底被震撼到了。

3

《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即兴之作。

本来是到三峡库区,为画家刘小东拍一部纪录片。刘小东找到库区拆房子的民工做模特,但画作还未完成,其中一个民工拆房时出事故,去世了。

剧组慰问死者家属时,贾樟柯受到了震动。他看到了这些如蝼蚁般卑微的群体。他们是这个匆匆前行时代的弃儿,没有人关心他们喜怒哀乐,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悲欢离合。他们静静地生长,默默地死亡。

世人只知王侯将相,谁曾为百姓立传?

贾樟柯很快写出了剧本,剧本通过一个山西矿工到三峡库区寻亲的故事,白描了奉节这个即将淹没的小城中百姓的悲欢离合。

男二号“小马哥”是当地的一个小混混,崇拜周润发,崇尚江湖义气。为了五十块钱,被别人乱刀砍死在瓦砾堆里。

主人公韩三明,一个山西的煤矿工人,到牵节寻找失散多年的妻女。前妻为还债成为当地船老大的佣工。为了赎回妻子,他决定再回山西挖三年煤。

与他一起打短工的民工问:挖煤能挣好多钱?

韩三明:一天两百。

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韩三明:你们要想好了。很危险,去年死了十几个,早上下去,晚上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难堪的沉默,大家默默地抽烟。

"干!“所有的酒杯碰在一起。再艰难的日子也要做一个抉择,总不能等死。

4

《三峡好人》中最温情的一幕出现在结尾。韩三明和船老大谈妥条件后,和前妻来到瓦砾堆里的一个破屋中。三明蹲在地上抽烟,前妻从兜里掏出一块糖,递给三明。三明咬了半块,把剩下的半块递还给妻子。两个饱经风雨的中年人,没有华丽的衣饰、没有骄人的容颜,只有相依为命的坚持,与命运搏斗的决心。他们相对而视,默默地咀嚼着那半块奶糖。

我不知道那些997的台湾打工者有着怎样的家庭,每年短暂的探亲时光会怎样度过。

据说这些年,那家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很多人离开了那里。

希望他们现在不那么辛苦,可以多陪陪家人。祝他们幸福。

注: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转载请联系作者:混沌指纹。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