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位师爷的收入水平怎么样?

2025-02-27 23:56:3211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清朝一位师爷的收入水平怎么样?

清朝时期,官场上活跃着一群“临时工”。

客气一点,称他们为“幕僚”;刻薄一点,称他们为“师爷”。鲁迅先生就曾经被陈源、成仿吾等人骂为“绍兴师爷”。据周作人先生回忆,鲁迅甚至不肯承认自己是绍兴人,“人家问他籍贯,回答说是浙江。”

师爷在官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清朝的官员,绝大多数出身科举考场,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圣贤书的人,诗文俱佳,典故尤熟。可是,他们不太擅长于处理具体事务,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处理。这就是师爷。师爷没有编制,属于“临时工”身份,朝廷不承担他们的俸禄,只好由请他们的官员自己掏腰包养活。

当好一名师爷不容易。

作为官员的私人助理,师爷真得要会“十八般武艺”。他们除了熟悉四书五经(这是基本功)外,还得熟悉官场的运行规则和法律制度。清朝时期,行政官员往往还得负责司法事务,所以师爷必须将一部《大清律例》背得滚瓜烂熟。此外,师爷还得口才好,会应酬,懂得察言观色,擅长出谋划策。

一个优秀的师爷,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曾国藩的师爷赵烈文,骆秉章的师爷左宗棠,放在三国时期,他们就相当于刘备身边的诸葛亮。

如果官员过于依赖师爷,那么,强势的师爷完全能够将官员架空。

在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个陕甘总督叫乐斌,乐斌是个满族旗人,除了骑马射箭,就只会提笼架鸟。因为大字不识几个,“公事例案,阅之不甚了了”,干脆将奏折文案,一概委给师爷彭沛霖操刀。

师爷的收入怎么样?

清朝乾隆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绍兴师爷,叫汪辉祖。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书中提到:“寒士课徒者,数月之修,少止数金,多亦不过十数金……游幕之士,月修或至数十金。”意思是说,一名读书人开课收徒,几个月下来,薪水少则几两银子,多则十几两银子。如果是在师爷,每月薪水可以拿到数十两银子。

显而易见,做师爷比做老师强多了。难怪江南地区做师爷的读书人络绎不绝。如果做商人的师爷,薪水会更高。1754,24岁的汪辉祖还仅仅是一名秀才。

后来,汪辉祖到常州知府幕下,当了一名师爷,年俸为24两银子,比给盐商当师爷少了许多。可是,汪辉祖却很高兴:“修(薪水)虽少,太守当礼宾我也。”这就是说,常州知府虽然给的薪水不多,可他对汪辉祖以礼相待,让汪辉祖工作起来很愉快,哪怕薪水少也不重要了。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