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关雎赏析?
最佳答案
《关雎》一诗,现代学者多认为是一首描绘婚恋的诗歌。据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述,其内容类似后世的婚庆祝福诗词,如《桃夭》。诗的大序阐述了诗中情感的克制与礼仪的遵循,这表明《关雎》其实是一首强调社会理性的爱情诗,诗中理想的爱情审美关系得以完美展现,情感恰如其分,正如孔子所言:“《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中细腻描绘了爱情审美的过程,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自然景色开始,一位娴静美丽的少女与河畔的少年相遇。《毛诗传笺通释》引用《方言》解释,爱情往往由对方的外在美(窈窕)引发,进而深入心灵层面(窈)。在这个过程中,爱情超越了简单的形体吸引,如诗中“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所表现的男子对女子情绪的深深牵挂。当双方心灵相通,爱情便在“心有灵犀”中产生,体现了主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伦理道德与审美理想的结合。
《关雎》作为婚歌,承载了那个以宗法血缘为核心,伦理道德色彩浓厚的周代美学观念。早期儒家的“和”之美,既尊重人的自然性,又强调社会理性。《关雎》的“和”美与人性美,正是这种理想爱情审美价值的体现,它既肯定了人的自然性,又以社会伦理为自觉追求,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爱情理想取向。
然而,尽管《关雎》在民间广受欢迎,其理想爱情审美观在主流社会中并未持久。随着历史发展,贞节观念逐渐占据主导,爱情审美价值取向也随之变化,先秦时期的人性光芒被道学虚伪色彩所掩盖,儒家思想在社会边缘的青楼文化中尴尬存在。这反映了社会变迁对爱情审美观的影响,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