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司马迁力赞的《春秋》是怎样的一本书?

2025-03-04 22:24:2010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力赞《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

意思是《春秋》这部书,上能南明三王之道,下能分辨人世的伦理纲常,解释疑惑难明的事理,辨明是非,判断犹豫难定的事情,颂扬善良,睡弃邪恶,推崇贤良,鄙视不肖,延续即将灭亡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的世系,修补弊端,振兴衰废。

可见司马迁对《春秋》推崇备至。那么《春秋》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时代的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流传到现在的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资料来源于网络。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