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的拼音组词

2025-03-05 02:46:4311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乙的拼音yǐ,组词乙醇、乙醚、乙烯、乙酸。

1、乙醇,俗称酒精、火酒,是醇类化合物的一种,化学式为C2H6O,结构简式为CH3CH2OH或C2H5OH。乙醇燃烧性很好,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等,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毒性较低。

2、乙醚,又称依打、二乙醚或乙氧基乙烷,是一种醚类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4H10O或(C2H5)2O,有时缩写为Et2 O,是一种无色、高度挥发性、有甜味、极易燃的液体,通常在实验室中用作溶剂,并用作某些发动机的启动液。

3、乙烯,化学式为C2H4,分子量为28.054,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两个碳原子之间以碳碳双键连接。乙烯存在于植物的某些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

4、乙酸,也叫醋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液体,凝固点为16.6℃(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弱酸性且腐蚀性强,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乙的字源演变:

甲骨文乙字究竟描摹的是什么形象,学术界尚未得出一致结论。《说文解字》: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意为:像春天草木弯弯曲曲地长出来,这时的寒气还比较强,生长出来十分艰难。

后世学者还有几种解释:乙像侧面的燕子;一种鸟的最省略的形状;刀形的省略,本义是刀。但各种说法都没有充分的证据,只能存疑待考。甲骨文甲乙的乙字是河、淮、洛、洹、湄、洒等字的形旁,用作名词是水;用作动词是流。

早在商代甲骨文中,乙字就借用为天干第二位,到秦汉时已有一千多年,本义湮没。战国时代的人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名为五行。春天居四季之首,甲、乙居十天干的第一、第二位,因此东方木与甲乙相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