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笑》冰心写的,那个阅读短文

2025-03-05 06:45:549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转自

语文查字典往

1.本文的“景色美,人情美,语言美”成就了“一幅清美的图画!”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三幅画面。

2.本文为什么要以“笑”作为标题?

3.本文的结构有流畅的美、严谨的美。请结合文章的行文思路作简析。

4.本文语言精美隽永,给读者带来无尽的美感。请你就下面的两个语句作点赏析(可从修辞、意境等处着手)。

①“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

②“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

5.下面句中的加粗字能否与括号中的同义词更换?理由是什么?

①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渗、穿、冒)

②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沉、降、溶)

参考答案:

1.①画中安琪儿的微笑

②古道旁孩子的微笑

③茅屋里老妇人的微笑。

2.“笑”

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②也是主要的情节线索,③象征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用“笑”做题目当然比较确切了。

3.①本文首先由雨后之景写起,引出画中的安琪儿,然后由画中的安琪儿的笑脸,自然搜索了记忆中两个感动自己的笑脸,最后进行总结,这是结构的流畅美。②在由画中的安琪儿进行回忆时,作者用“‘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和“‘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两个段落,③既引起下文,起过渡作用,又有照应回环之美,这是结构的严谨美。

4.从修辞、意境着手,言之有理即可。

①句话通过真切的观察,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②句通过对偶的形式写出了当时静谧清新的环境,语句工整,意境优美。

5.意对即可。

①不能,只有液体才用渗,固体用穿,气体用露,用“透”更能写出月光的柔和、清美。

②不能,只有液体才用溶,固体用沉和降,用“浸”更能反映出月光如水一般柔和。

我的回答您满意吗?满意就采纳我,谢谢!有什么不满意的,可以继续问我哦!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