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湿地

2025-03-07 00:51:348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湿地,指的是地表过湿或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植物、湿地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统一整体。湿地拥有多种功能,如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提供食物与工业原料,以及旅游资源。中国湿地植物以温带成分为主,属数、种数及所占比例全国最高,广泛分布于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其次为世界分布,涉及泥炭藓、水藓等藓类,金鱼藻、眼子菜、睡莲等水生沉水植物,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以及苔草等沼生植物。泛热带分布如红树、海漆、海桑等,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地沿海。湿地中广泛分布的广布种,是指分布于全球或几乎遍及世界的种。这类物种多属于淡水水生植物、盐生植物与伴生植物,前两大类多为湿生植物,如芦苇、宽叶香蒲、狭叶香蒲,浮生植物如浮萍,沉水植物如蓖齿眼子菜、菹草、金鱼藻、轮叶狐尾藻、大茨藻、角茨藻、轮叶黑藻,沼生植物如莎草、藨草、灯心草等,均为全球广布种。中国特有物种水松和水杉,水松主要生长于福建、香港至广西(临桂)、江西庐山至广东茂名,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带;水杉则分布在湖北省利川县与武汉市武昌区东湖。部分广布种亦见于北极高山,如杜鹃、越橘等,常见于东北山地落叶松泥炭沼泽。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