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目分布、生态和经济意义

2025-03-13 19:48:5998 次浏览

最佳答案

蝎类动物主要栖息在地势倾斜、土壤与岩石混合且植被稀疏的山坡,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干燥而不极端湿润,树木不密集,蚂蚁较少。它们选择天然缝隙或挖掘洞穴作为居所,东亚钳蝎的活动周期为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其余6个月为活动期,通常在夜间活动,尤其在温暖无风且地面干燥的夜晚。蝎类对温度敏感,能在10℃以下进入冬眠状态,视觉能力较弱。

沙漠蝎特别适应干旱环境,常穴居,耐受高温,致死温度可达45~47℃。它们的水分调节能力强,即使在25℃环境中,每小时仅损失极少量水分。部分蝎类通过提高体下空气流通来防止体温过高和脱水。在中国的内蒙古到福建地区,东亚钳蝎分布广泛。

蝎子在医药领域具有价值,全蝎或全虫在中医中被视为药材,具有搜风、止痛和镇惊的效果,其中河南和山东是主要的产区。被东亚钳蝎蜇伤的人通常只会感到剧烈疼痛,伴随肿胀和轻度发烧,症状通常在1至2日内消退。然而,北非的蜂蝎和墨西哥的刺蝎则具有致命性,例如在墨西哥北部的杜兰戈,曾因蝎蜇造成大量死亡。北撒哈拉的撤哈拉蜂蝎的毒性与眼镜蛇相当,能在短时间内对生物造成致命伤害。

扩展资料

蝎目(Scorpiones)是节肢动物门、螯肢动物亚门、蛛形纲的一个目。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其中腹部又分成前腹部和后腹部。前腹部和头胸部较宽并紧密相连,可合称躯干,后腹部窄长,可称作“尾”,末端还有一袋形尾节,尾节末端为一弯钩状毒针。世界上已知约1500种,属于6科。中国记载约15种。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