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
最佳答案
高处作业安全规范
1、术语与定义
本文标准中所涉及的术语与定义适用于高处作业安全规范。
1.1 高处作业
定义为在距坠落基准面2米及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1.2 坠落基准面
定义为坠落处最低点的水平面。
1.3 坠落高度(作业高度)
定义为从作业位置到坠落基准面的垂直距离。
1.4 异温高处作业
指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高温定义为作业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环境温度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及以上;低温定义为作业地点气温低于5℃。
1.5 带电高处作业
定义为采取地(零)电位或等(同)电位作业方式接近或接触带电体,对带电设备和线路进行检修的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分级
2.1作业高度h分为四个区段:2m≤h≤5m;5m<h≤15m;15m<h≤30m;h>30m。
2.2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11种,包括但不限于阵风风力、高温作业、低温作业、接触冷水、易滑物、光线不足、危险电压带电体距离、不稳定的作业面、高强度体力劳动、有毒气体作业环境、可能引发灾害的作业环境等。
2.3根据存在客观危险因素的数量,高处作业被分为A类(无危险因素)和B类(存在危险因素)。
3、作业基本要求
3.1 作业前的安全要求
明确现场负责人、监护人等责任人,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办理作业证。
3.2 作业人员资格要求
作业人员需经过专业技术培训,通过专业考试,定期体检,符合体能要求,避免不适于高处作业的身体状况。
3.3 作业证审批要求
审批部门需现场检查确认安全措施后,方可批准作业。
3.4 安全设施检查
作业前检查安全标志、工具、电气设施、设备是否完好。
3.5 高级高处作业应急预案
对于IV级高处作业,需制定应急预案,内容包括紧急逃生、救护方法、救生设施、灭火器材等。
3.6 特殊高处作业条件
在恶劣天气或特殊环境下的高处作业需执行IV级高处作业规定。
3.7 高处作业前的安全教育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了解作业流程和安全规定。
3.8 劳动保护用品要求
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带、安全帽等。
3.9 高处作业平台搭建要求
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梯子等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安全稳固。
3.10 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确保作业场所无坠落危险,正确使用安全带,合理放置工具、材料等,保持作业环境清洁、有序。
3.11 高处作业应急措施
建立应急通讯渠道,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响应。
3.12 特殊高处作业考虑
如在轻质材料上作业,需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3.13 高处作业交叉进行注意事项
避免上下垂直作业,采取隔离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3.14 安全隐患处理
作业人员发现安全问题应及时解决,危及安全时停止作业。
3.15 现场恢复与清理
作业完毕后,清理现场,确保安全。
4、高处作业安全职责
依据《总则》中6.4部分的相关要求,执行高处作业安全职责。
5、作业证管理
根据作业高度和类别,由不同审批部门进行审批,确保作业安全。
6、总结
本文详细阐述了高处作业的安全规范,包括术语定义、分级、基本要求、应急措施、职责及作业证管理等内容,旨在确保高处作业的安全进行。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