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
最佳答案
前几天,我讲了一节《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而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虽然我使用直观教具:活动角(目的是:理解角的大小与张开的大小有关)和两个一样大的角但边的长短不一样(目的是: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在教学中让学生操作演示,尽量让学生直观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但效果不佳,学生仍然没有完全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我就反思为什么这么浅显的知识,通过直观操作,学生为什么不理解呢?究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什么是角没有建立正确有表象,他们认为角就是两条边和一个顶点(这是外显的现象),其实角除了两条边和一个顶点外,还就包括两条边之间的部分(这是隐含的本质);原因之二是学生对角的边的特点不理解,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是可以无限长,我们只画出这个射线的一部分,而且只能画出有限的部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射线的特点他们是不知道的)。由于以上原因,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就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着力突破这两个原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看了一个关于比较角的大小的教学设计,如下:
做角
(1)由红角与蓝角的故事引入角的大小比较。
(2)用学具中的材料做一个活动角,在小组内展示一下。
师生一起游戏:角变大,再变大……角变小,再变小……看看有什么发现?你是如何使角变大的?如何使角变小的?
(3)同桌合作,尝试延长角的两条边,看看这个角变化了没有?(一人捏住角的张口,一人加长角的两条边,注意角的张口不能动。)
(4)演示“角的大小”的课件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及两边的张口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
[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媒体资源的优势,由“蓝角与红角的故事”引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的思考中,为突破这个难点,先让学生用活动角材料做一个活动角,把静态的角变成动态的角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还是应该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我的课堂上还是我说的多,学生思考的少,活动的少。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