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有什么说法?关于清明节的来历?
最佳答案
清明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传说是大禹治水后,人们为了庆祝水患解除,天下太平,便有了清明节。另一种说法则是与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有关。周朝在制定历法,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象征天地清朗明净,既明物候,也明政绩,届时焚火庆祝,春耕开始。
《岁时百问》一书也有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淮南子·天文训》记载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孝经纬》记载说:“斗指乙为清明,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月令七十二候集争》也以“皆洁齐而清明”解释“清明”之义。清明节作为农事季节的标志,是开始春耕播种。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还有说法提到春秋时代的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晋文公从介子推身下掏出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随着时间的迁移,寒食节的习俗渐渐融入了清明节。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