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人是什么意思

2025-03-18 16:14:368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问题一:在古代,“才人”是指封建时代皇帝后宫中的一种妃嫔称号。这一称号最早由晋武帝司马炎设立,并一直沿用至明代。

问题二:在古代,“才人”也是唐代宫女的一种职称。最初才人被定为宫官中的正五品,后来升为正四品。例如,武则天就曾担任唐太宗的才人。

问题三:古代的“才人”是一种低品级的妃嫔封号,其具体含义和皇帝的旨意有关。才人的地位较低,具体能否得到提升,要看皇上的意思。

问题四:在古代,“才人”是帝王姬妾中的一个低级职位,其地位低于妃子。才人主要承担的是宫廷内的女官工作。

问题五:“才人”这个词汇在古代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皇帝对自己个别嫔妃的封号,也可以理解为宫廷女官。第二层含义是指那些有才能的人。如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所表达的。

问题六:关于“才人”的称呼,具体情况会有不同的说法。这取决于具体的历史背景和语境。

问题七:关于“才人”生肖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鸡、马、猪、猴作为生肖是后来民间流传的,与“才人”没有直接联系。

问题八:“善才”在古代的意思,出自唐・白居易的《瑟琶行》。其中“善才”指的是琵琶女,表现了她的技艺高超,以及当时社会上层对歌妓的热捧。

问题九:在古代后宫中,“才人”是不允许拥有子女的。如果才人没有被封为贵妃,那么她们的子女一出生就会被抱走,称皇后为母亲。才人自己不能认子女,遇见子女时需要行礼,口称公主。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