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兽胚胎实验”真的能如愿的长出想要的器官吗?

2025-03-18 23:14:1111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为了解决器官移植中供体短缺的问题,日本批准人-动物胚胎实验,希望借由动物的体内环境生成人类器官。一些生物伦理学家担心,胚胎中的人体细胞可能会偏离目标器官的发育,前往动物的大脑并可能影响其认知,进而导致不明生物体的出现。

今年7月24日,日本文部省批准了东京大学关于“使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简称 iPS 细胞)在鼠科实验动物体内生成人体器官”的研究计划,该新闻一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日本各大主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自然》杂志也发表了新闻评论文章。

由于担心人兽混合有机体的诞生所带来的伦理争议,人类和动物的杂交实验一直被国际禁止。直到今年3月,日本仍然明确禁止培育超过14天的含有人类细胞的动物胚胎,或将这些胚胎移植到替代子宫中。但在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允许创造人类-动物胚胎,这些胚胎可以移植到替代动物体内并进入足月。

该次计划是由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特别任命的中内教授提交的。他和其他研究者的计划如下:首先创造一种动物胚胎,这种胚胎缺乏生产某种器官(如胰腺)所必需的基因。然后将人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注入该动物胚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那些已经重新编程为胚胎样状态的细胞,可以产生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随着动物胚胎的发育和出生,借助动物的体内环境,可以帮助这些人类的多能干细胞分化生成人类的胰腺,以用于临床移植治疗。

再具体一点,首先提取胰脏器官缺损大鼠的受精卵,将人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植入这些受精卵中,制成特殊的胚胎。再将这些胚胎移植到代孕的大鼠中,目的是令这些怀孕大鼠产下的子代体内产生人类的胰脏细胞,乃至类器官组织。在出产后持续观察2年,当人体细胞超过30%时,实验会被终止。

器官移植仍然是多种致命疾病的唯一治疗方法,然而供体的缺乏,使得患者往往在等不到救助时就失去生命。例如,美国有超过76,000名患者需要接受移植手术,并且每隔10分钟就会有1个人加入等待供体的队伍中。志愿者或者是家族亲属依然是供体器官的主要来源。然而,从事再生医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始终希望可以通过体外培养细胞或器官,来一劳永逸地解决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由早期胚胎中提取出的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等多种干细胞都有潜力分化成身体各个脏器的细胞,例如心肌细胞,血管细胞,胎盘细胞,肾脏细胞等等。这些组织细胞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无限量的增殖,也可以生成一些类似器官的特异性细胞团,或者一些微型器官(类器官)。但在体外利用干细胞生成完整的并具有功能性的器官以用于移植,仍然遥遥无期。想要跨过这个障碍,必须进行大胆的尝试。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