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之篇三——调节剂功能汇总及使用要点

2025-03-22 09:42:4310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天然植物激素作用的化合物,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它在施用量恰当的情况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调节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使用要点。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功能分类

延长贮藏器官休眠:青鲜素、萘乙酸钠盐、萘乙酸甲酯。

打破休眠促进萌发:复硝酚钠、赤霉素、激动素、硫脲、氯乙醇、过氧化氢。

促进茎叶生长:胺鲜酯、赤霉素、6—苄基氨基嘌呤、油菜素内酯、三十烷醇。

促进生根:吲哚丁酸、萘乙酸、2,4—D、比久、多效唑、乙烯利、6—苄基氨基嘌呤。

抑制茎叶芽的生长:多效唑、优康唑、矮壮素、比久、甲哌啶、三碘苯甲酸、青鲜素、粉绣宁。

促进花芽形成:乙烯利、比久、6—苄基氨基嘌呤、萘乙酸、2,4—D、矮壮素。

抑制花芽形成:赤霉素、调节膦。

疏花疏果:萘乙酸、甲萘威、乙烯利、赤霉素、吲熟酯、6—苄基氨基嘌呤。

保花保果:胺鲜酯,氯吡脲,复硝酚钠、2,4—D、萘乙酸、防落素、赤霉素、矮壮素、比久、6—苄基氨基嘌呤。

延长花期:多效唑、矮壮素、乙烯利、比久。

诱导产生雌花:乙烯利、萘乙酸、吲哚乙酸、矮壮素。

诱导产生雄花:赤霉素。

切花保鲜:氨氧乙基乙烯基甘氨酸、氨氧乙酸、硝酸银、硫代硫酸银。

形成无籽果实:赤霉素、2,4—D、防落素、萘乙酸、6—苄基氨基嘌呤。

促进果实成熟:胺鲜酯、氯吡脲、复硝酚钠、乙烯利、比久。

延缓果实成熟:2,4—D、赤霉素、比久、激动素、萘乙酸、6—苄基氨基嘌呤。

延缓衰老:6—苄基氨基嘌呤、赤霉素、2,4—D、激动素。

提高氨基酸含量:多效唑、防落素、吲熟酯。

提高蛋白质含量:防落素、西玛津、莠去津、萘乙酸、增产胺。

提高含糖量:增甘膦、调节膦、甲哌啶、吲熟酯。

促进果实着色:胺鲜酯、氯吡脲、复硝酚钠、比久、吲熟酯、多效唑。

增加脂肪含量:萘乙酸、青鲜素、整形素。

提高抗逆性:脱落酸、多效唑、比久、矮壮素。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方法

1、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法:将农作物种子浸泡在生长调节剂溶液中,晾干后播种。

2、植物生长调节剂浸蘸法:适用于插条生根,提高成活率。

3、植物生长调节剂点涂法:涂抹或刷涂在植物叶面、茎部、果实表面等目标处理部位。

4、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洒法:稀释后雾化喷洒在植物体表面、叶面等部位。

5、植物生长调节剂根区施药法:施用于作物根区周围,通过根部吸收并传导至整株植物。

6、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点滴法:处理植物的茎顶端生长点腋芽、花朵或休眠芽等。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原则

1、种类选择合理性原则:根据目标作物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浓度剂量严谨性原则: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不可随意加大浓度。

3、杜绝随意混用原则:注意不要与化肥、农药等物质混用,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4、生长调节剂不能代替肥料原则:生长调节剂和肥料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能代替肥料施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产品说明,选择适合的剂型和配方,确保安全合理使用。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