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寿县写作文

2025-03-29 18:52:5874 次浏览

最佳答案

1. 描写家乡寿县的作文

请到我们寿县来小学四年级作文 来源:作文网 已经有26人读过 [在线字典]我要投稿 我的老家在寿县,一个不起眼,也不怎么好看的地方。那里也和我们合肥一样,有一座古城墙。但是,那里的古城墙保存的很好,而我们合肥的古城墙,早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被破坏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连我妈妈也没有看过那座古城墙。

寿县的特色,当然就是古城墙啦!

那座古城墙保存地非常好。

寿县的古城墙挺大的(最起码比我大),共分为东、南、西、北四门。我大姑家住在城墙的南门,所以,我几乎只去过南门。记得南门还有许多有趣的东西,过年的时候,我们去寿县,丹丹大姐带我到南门口去玩。那里有好多好玩的,我和丹丹大姐回家的时候,都玩累死了。本想坐车回家的,可是因为那里好玩的太多了,我们回家时,已是两袖清风了,身无分文啊!只好到小广场去休息了一会才回家的。

寿县的古城墙除了城门有很多好玩的,在城墙上面,有好几个景点呢!从南门往城楼上走,有一个景点。从里面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寿县很有趣,寿县的古城墙也非常好。朋友,请到我们寿县来,看一看美丽的古城墙吧!相信,你一定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2. 我的家乡寿县作文200字

从县 *** ,走过电信局,那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街,玉环人都习惯称呼它老街。

老街原名黄旗大街,听奶奶说,原本东门、环山小学附近都是老街的地盘,后来被拆迁了,只剩西门还仅存着一部分街道。 老街是很早以前建成的,建筑中还有几分东方气息。

整栋房子用木头建成,屋顶边上雕刻着一些龙凤的装饰,很是气派。木窗户,薄纱纸,几根木棍,构成整座楼房。

一派古色古香之气,亭台楼阁之风。 也许是年代悠久,老房子被闲置不用,一些人在老房子里做起生意。

珠宝铺、钟表店、杂货摊。

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尽管这些店生意并不是可以,可每个老板脸上却没有半点忧愁,脸上洋溢的始终是幸福的笑容。

他们守着店铺,每天望着街上的人来来去去,他们以此为乐。 “这个要中国钱?”“一块。”

“太贵啦,七角。”“呵呵呵,好好好,七角?可以!”早晨老街一片熙熙攘攘,其中大半是笑声与对话声。

街上,尽是新鲜的蔬菜瓜果。老街人诚实。

他们从不做黑心买卖,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老街的早晨因而变得没有一丝狡诈、阴险。

老街人和善,只要不敲诈、不明抢、价格合理,他们都愿意把才买给你,以交一个朋友。老街人,热情。

只要是关系好的熟人,无论是谁,都愿意邀请他过来家中坐坐,喝喝茶,扯家常,若离去时已是傍晚,还会挽留客人一起吃个饭。 老街,一条年代悠久的街,一条我深爱的街。

3. 写家乡寿县的特产的作文300字

出现了一排脚印。

这脚印很小,还没有一个巴掌大,但五个脚趾头分得清清楚楚。 它歪歪扭扭地从墙跟攀到举手够得到的地方,再往上没有了。

这件事在班里引起不小的反响。 “这么小的脚印,只有小毛头才有。”

班上有的同学说。 “小毛头怎么会到我们教室里来呢?那他还得像飞车那样,贴着墙壁走……”又有同学说。

“你们看,这脚印都是一个方向的,难道一个人的两只脚都是长在一面的吗?” 这些话给墙上的脚印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别是出鬼了吧!”平时有点迷信的李玲说。

不少同学害怕起来,过去很早到校的也不敢早到了;一个人不敢单独进教室,要几个人才敢进去。 班长周文同对阿朋说:“这事你得调查清楚,不然大家这么不安心,会影响学习的。”

阿朋在班里作了调查,他找了不少同学谈话,但谁也没有看见有“小毛头”进教室,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阿朋和每个人说话时,注意察看对方的态度和语气,但也看不出一个结果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日子久了,这件事也就淡忘起来。原来有小脚印的地方,已被刷上白石灰,不再有痕迹了。

有一天下午,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放学后,不。

4. 写景作文 寿县景色 600字

寿县,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全国62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她当长淮之冲,东据淮河,西扼淠颍,襟江而带河,为历代兵家、政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发达的繁华都市。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

几千年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寿州之古,依然如故。 寿州被誉为“地下博物馆”。

在寿州,上起殷商,下至明清,历代的兴衰,都可在此找到印痕。近百年出土的文物,有的珍藏在京、沪、宁、肥的博物馆;有的流散到台湾和欧美各地。

寿县博物馆珍藏文物6000多件,属国家一、二级文物的有数百种之多。在城四周,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古墓,楚考烈王墓、宓子贱墓、廉颇墓、刘安墓以及孙家鼐墓等。

寿州大地,曾为古战场。1600多年前的“淝水之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围棋赌墅”等。

五代十国,后周与南唐争夺淮南,激战寿春,至今寿州百姓仍街谈巷议“赵匡胤困南唐”的故事。寿县古糕点“大救驾”源于这个故事。

这一传统古糕点,已于1990年获得国家商业部颁发的“金鼎奖”。 历数寿州十古,实际上,并未述尽寿州之古,只能说窥一斑而见全豹。

无物不古,无故不古的古寿州,只要你往这片热土上一站,就会领略到古风扑面,古香沁心,古色撩人的雅致。那古景点那古胜迹那古风貌,都会让你倾听上一首首典雅优美的古歌,欣赏到一支支古韵悠悠的古曲。

5. 寿县一年四季的风景作文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家乡的一年四季。

春天,桃花盛开了,树木长出新的枝条。小草伸伸懒腰,从土里钻出来。农民伯伯最勤劳了,正在田里忙着耕种呢!

夏天,树木葱葱笼笼,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顶上有一棵高大的橡树,上面挂着一块红布,写着“胜利”二字,是用来比赛爬山的。

秋天,苹果像妹妹那红红的脸,香蕉像弯弯的月亮,桔子则像一盏盏小灯笼……果子都成熟了,一片丰收的景象,家乡的一年四季()。 *** 辣的太阳照在稻田上,稻田就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农民伯伯这个时候最忙了,正准备去收割粮食呢。

冬天,树上积满了白雪。小溪也冻得结成了冰块,许多小动物都躲进洞里过冬了。

我的家乡真美呀!我爱家乡的一年四季!

6. 描写寿县古城墙的作文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由于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因此,历代对其城垣修筑颇为讲究,屡毁屡建,日益坚固。如清末状元孙家鼐所记:“城堞坚厚,楼橹峥嵘,恃水为险。”据光绪《寿州志》记载,今寿县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明清时曾多次修因,迄今完好。 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寿县,属宋至清古建筑,历经900多年的沧桑后,如今亟待修复。

城墙原为平砖砌筑,解放后为了防洪,曾将局部墙垣改用石块垒筑,近年,又陆续用石条进行了加固。城内原建有涵道,与城外相通。东西涵看墙之上,分别镌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字样。涵口之上筑有月坝,与城墙等高,既利于城内积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节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滥时,只要关上城门,滴水不入。同时,通过涵口观察水位,还可以比较城内外水差。这一水利设施,曾被誉为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

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城墙周长7174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 10米。城有四门,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这种门向的特殊设置,不仅有利子军事防御,而且还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为了加固墙基,于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扩城泊岸,保护城墙不被水冲蚀。古人赞其“若匹练之横亘也,菪生铁之焰祷也”。城内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 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保护了城内十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再次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门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一个做行刺状的武士,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细读碑文,品味历史,您或许会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望着那高耸的城楼,绵延的城垣,人们觉得这古城仿佛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会令您痴醉留连。[1]

7. 写寿县八公山的作文三百字左右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我们参观了寿县古城。

站在雄伟的城墙前,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寿县古城是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分别以“宾阳”,“通淝”,“定湖”,“靖淮”命名。

城墙古朴雄伟,气势磅礴,如苍龙环绕。站在下面,观望城墙,有种“泰山压顶”的感觉。

我们买了门票后,顺着阶梯,上了古城墙。站在城墙上往下望去,极目远眺,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古战场尽收眼底,俯视城区街道,人潮如流,车水马龙。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寿县的瓮城。瓮城呈半圆形,依附于城门。

瓮城三壁都有藏兵洞。把城门关上,瓮城便无出口,四周都是坚硬的城墙。

当入侵的敌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攻破城门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进入了瓮城,守城士兵便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三面藏兵洞中的伏兵一出,入侵军便是”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

这使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寿县古城不仅气势雄伟,建筑巧夺天工,构思巧妙,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因为它为南北要冲,是兵家反复争夺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莫过于”淝水之战“了,东晋谢安,谢玄,以八万士兵战胜了苻坚八十万余大军。

这次战争是以少胜多的战例,给后人带来了无限遐想。摸着城墙,我似乎感觉到了当年战火留下的余温,看到了千军万马的古战场。

8. 寿县的冬天作文

我家乡的冬天。冬天是那么美丽,那么富有诗意。

北方的冬天,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场大雪过后,远处的山川、大地,到处都是银装素裹:近处的松树上,好像开满了白色的大花,那些柳树和杨树上,也缀

满了雪花,十分美丽。雪花落到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总之,雪花落到哪里,就把那里装扮得美丽、可爱,真是粉妆玉砌啊!当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时,

挂满了雪花的柳枝变成银条儿了,在阳光下,银条儿毛茸茸、亮晶晶的,可爱极了!一阵风吹过,与写实的雪花随风洒落,像烟一样轻,像因一样白,像光一样润。

雪啊!你不但把万物装扮得如此美丽,俄且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雪地里,我们尽情地唱啊、跳啊、玩啊。小朋友们有的滚雪球,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堆雪

人,大家玩得多开心啊!看到下雪了,农民们更是喜笑颜开,他们有的说:“瑞雪兆丰年。”有的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是啊!大雪不但美化

了环境,而且给人们带来了幸福。

家乡的冬天真美啊!我赞美家乡冬天的雪景,更赞美大搬家像冬天的人们。我爱家乡的冬天!

9. 描写寿县古城墙的作文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

由于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争夺的军事重镇。因此,历代对其城垣修筑颇为讲究,屡毁屡建,日益坚固。

如清末状元孙家鼐所记:“城堞坚厚,楼橹峥嵘,恃水为险。”据光绪《寿州志》记载,今寿县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明清时曾多次修因,迄今完好。

作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寿县,属宋至清古建筑,历经900多年的沧桑后,如今亟待修复。 城墙原为平砖砌筑,解放后为了防洪,曾将局部墙垣改用石块垒筑,近年,又陆续用石条进行了加固。

城内原建有涵道,与城外相通。东西涵看墙之上,分别镌有“崇墉障流”、“金汤巩固”字样。

涵口之上筑有月坝,与城墙等高,既利于城内积水的排出,又能在洪水季节堵阻外水倒灌入城。洪水泛滥时,只要关上城门,滴水不入。

同时,通过涵口观察水位,还可以比较城内外水差。这一水利设施,曾被誉为古水利工程的一颗明珠。

作为古老历史的见证,寿州人非常珍爱至今保存完好的城墙。城墙为宋代重筑,尔后迭有修葺。

城墙周长7174米,高为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 10米。城有四门,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

这种门向的特殊设置,不仅有利子军事防御,而且还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明代为了加固墙基,于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扩城泊岸,保护城墙不被水冲蚀。

古人赞其“若匹练之横亘也,菪生铁之焰祷也”。城内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

1991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保护了城内十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再次显示了它的特殊功能。在古城南门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一个做行刺状的武士,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

细读碑文,品味历史,您或许会从中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望着那高耸的城楼,绵延的城垣,人们觉得这古城仿佛就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她的博大和精深,会令您痴醉留连。

[1]。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