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画风》教学设计

2025-06-21 17:32:237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写好四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完成仿写训练,丰富学生语言。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勇于创新。

 教学重难点: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提高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写字。(10分钟)

 板书画风

 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1.出示生词,进行游戏。你指我猜。

 明显 忽然 眨眼 转动 雨丝 旗杆 乌云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呼呼地转动

 2.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是哪三个?

 3.板书赵小艺 陈丹 宋涛,过渡,咱们来写写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4.指导书写:陈 丹 艺 涛

 (1)出示陈,陈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耳旁窄一些,右边是东南西北的东,写宽一些,教师板书,学生写。并组词出示:陈旧 陈设 陈列 推陈出新

 (2)出示丹,组词:牡丹 丹桂 灵丹妙药……丹和舟比较识记。我们来写一写。

 (3)艺,谁能记住,组词。说说注意什么,一起写。

 (4)涛,读词:波涛 浪涛 也是左右结构,书写同位比一比谁写的好。

 5.咱们再来呼唤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赵小艺 陈丹 宋涛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和生词认读,指导写好三个小朋友的名字。)

 二、导入内容,探究。(20分钟)

 1.课文写了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故事,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可以画出来呢?

 2.请同学们小生读课文,找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3.出示:

 赵小艺:

 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丹:

 说着,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

 宋涛想了想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4.指导读好四句话,三个小朋友是怎样表现出风来的?

 5.是呀,本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三个小朋友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没画风却有了风,此时你想对三个小朋友说什么?

 6.在这三个小朋友中,你最欣赏谁,为什么?

 出示句子点拨:

 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

 7.出示要求:组内分角色读2——8自然段,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棒,可以加上动作呦。

 8.学生练习朗读和展示。

 (设计意图:以图画结合文本进行展现,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无限的表现力。通过寻找关键词与朗读引导,学生能在想象的情境中读出自己的体验,突出学习的主体性。)

 三、仿写训练,积累。(8分钟)

 1.三个小朋友画风,画出了智慧,咱们也来画风,不仅可以画出智慧,还可以画出一首诗,信不信?

 2.小组合作: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中;

 “风来了,风把雨丝吹( )了,风藏在( )的雨丝里;

 “风来了,风把旗杆吹( )了,风藏在( ),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 )了,风( )

 风来了,风把( ),风( )

 风来了,风把( ),风( )

 风来了,风把( ),风( )

 (设计意图:以“我是小诗人”为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再一次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升华主题,拓展。(2分钟)

 1.总结:同学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要想有所发明和创造就要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让我们来做一个有心人吧。

 2.作业:春天来了,用你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图画吧!

 春天来了,小草钻出来了,春天就藏在嫩绿的小草中;

 春天来了,小树变( )了,春天就藏在( )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作业的训练让学生把生活中所见以诗形式完成,既在语言方面得到了训练,又把学生有课内引到课外,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