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古代的巡抚大人,是几品
最佳答案
古代中国的巡抚,地位相当于从二品的官员,他们在14世纪至20世纪初担任着重要职务。作为地方官制的核心,巡抚所管辖的区域范围广泛,涵盖数千至数十万平方公里,权力远超当今仅负责行政事务的省长。其职责不仅仅是行政管理,还包括军事和司法领域的统筹。
巡抚制度起源于明朝,旨在削弱地方势力,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将一省的军事、行政和司法权力分别划归为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巡抚由此诞生,成为这三司的总督,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重新布局。
1391年,朱标被遣往陕西担任巡抚,标志着巡抚这一名称的正式使用。明朝时期,巡抚逐渐成为常设职位,他们负责安抚军民、节制三司,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且需定期进京汇报,显示出朝廷对地方管理的加强。尽管明英宗曾短暂废除巡抚制度,但在1458年又恢复了这一职位。
巡抚的职责不仅限于税收和水利,还涉及内政,有时能调动兵力,但具体权限视各省需要而定。清朝时期,巡抚制度被沿用,清朝在全国设置了16个巡抚,虽与今天的省长地位类似,但职能有所不同。今日的省长主要负责单一省份的行政事务,相当于清代的布政使,而非巡抚的全面管辖。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