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压岁钱的由来与传说??
最佳答案
压岁钱的由来与传说丰富多样,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压“祟”说
传说内容: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黑身白手,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一下,孩子就会发高烧讲呓语,退烧后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意义演变: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这一习俗寓意着长辈希望晚辈能够平安健康地度过新的一年。
二、压惊说
传说内容: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历史记载: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三、宫廷起源说
历史背景: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散钱之风。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此外,杨贵妃生子时,唐玄宗还亲自赐给杨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
习俗演变:至宋、元时期,春节散钱习俗就演变为长者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明清时期,长者用红绳串连着压岁钱送与晚辈。民国时期,方孔圆钱基本取消,长辈则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作为压岁钱,其寓为“长命百岁”。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者喜欢选用连号的新纸钞赐予晚辈,有“连连好运、连连高升”之意。
四、压胜钱说
起源:压岁钱最早出现在汉代,当时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些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的钱币形状的避邪品。
特点:钱的正面上往往印着“万岁千秋,去殃除凶”“辟兵莫当,富贵未央”等吉祥话,背面则有龙、蛇、龟、双鱼等吉祥图案。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