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有什么风俗

2025-08-08 12:57:1411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每年的夏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鬼节”,有许多风俗。

一、道教的“中元节”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一年被分为上下阴阳两半,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因此,上半年被称为天官,下半年被称为地官。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地含水对人类万物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被称为“中元节”。道教的中元节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倡导人们在这一天注重修德。对于一般教众,道教则创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于游乐之中”。

二、佛教的“盂兰盆节”

佛教的七月十五称为“盂兰盆节”,源于一个叫做目莲的人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目莲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目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佛教僧众集体为他的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因此,佛教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三、民间的“鬼节”

七月十五被民间称为“鬼节”,这可能是因为人们要在七月初一到十五这半月的时间中给先人烧纸钱和祭祀,这种人魂对话的气氛,使得人们产生了鬼的节日之说。中国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为开鬼门,死去的先人就要魂归人间检察后代们是否善恶,后人也要乘机祭祀他们;七月十五,为鬼节。过了七月十五,就关鬼门了。

中国的鬼文化相当发达,鬼节蕴涵着深刻的道德观,对拉动一方经济和就业产生过重要作用。七月半这一天,家家户户早早起床,采摘山上的一大把桐油叶,用于包裹练好的糯火粑粑。粑粑包好后,放在锅子里蒸熟,然后放在堂屋中的大方桌上,祭祀亲人。祭完祖宗亲人后,方可让大人或小孩吃。夕阳西下后,每家每户都在全力以赴地准备好为死去亲人的钱纸香烛,并用红纸庄重地写上每个死去亲人的名字,然后放在地上和钱纸香烛一起焚化。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