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梦回繁华》精品教案范文

2025-08-22 13:13:0110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教学目标

学习《梦回繁华》一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层次。通过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的介绍手法,欣赏《清明上河图》之美,培养鉴赏与审美能力。

课时计划安排1课时,以学生充分预习为基础,课堂重点讲解步骤三、四。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清明上河图》是享誉世界的传世杰作,历经800多年,被众多收藏家、鉴赏家珍藏,成为后世帝王权贵争夺的目标,历经战火与劫难,五次入宫,四次被盗,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它不仅是中国绘画的无价之宝,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引发我们对它的探索与思考。那么,这幅画究竟描绘了什么?为何能千年不衰?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梦回繁华》,揭开《清明上河图》的神秘面纱。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掌握字音字形,正确注音:汴梁(biàn)、题跋(bá)、绢本(juàn)、翰林(hàn)、田畴(chóu)、料峭(qiào)、簇拥(cù)、漕运(cáo)、舳舻(zhúlú)、沉檀(tán)、摄取(sha)、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yì)。

理解重点词语含义:工(擅长)、设色(着色)、田畴(田野)、春寒料峭(微寒)、跋涉(旅途艰辛)、孔道(必经之道)、内忧外患(国内外危机)、络绎不绝(往来不断)、遒劲(雄健有力)、摩肩接踵(拥挤)、细致入微(全面深入)。

了解《清明上河图》背景与价值:《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由张择端创作,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以长卷形式展现北宋汴京的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