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2025-08-24 11:13:468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本章继续学习论语第三篇的 “八佾篇”。

在上章学习了 “ 祭如在,祭身如神在 ”,讲了孔子对礼仪制度的态度,就算是祭祀的时候,就要当祖先就在身边一样敬重和诚心。如果没亲身到场,就如没有祭一样。

孔子祭祀都如此承认,换做待人处事何尝不是这样?否则,表面一套,内心一套,对人对事都不诚不敬,相互欺蒙,这样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礼仪又何在?

做不到这样的人,也没有真正的仁爱之心,不仁,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和利益,那就只懂得做表面功夫。

当一个人心中只有自己和利益,没有仁爱之心,没有感受他人能力的时候,他对于这些礼节也无法理解,感受不到这些意义所在。

第一句说道:“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意思是说,孔子认为,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一定是射箭。

君子无所争,通俗来说就是没有什么是值得作为一个君子去要与别人争斗的事。

用孔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尽人事,听天命” ,首先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跟别人争,争什么呢?

但这句话并不是颓废不为的意思,而是一个高境界的进取心,踏踏实实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不要去跟别人争斗,一旦争起来就失去了做一件事情意义。

比如写作,非得跟别人比吗?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生活经历和知识也不一样,真要去跟别人争,就失去了自己的方向。

后面又说到“必也射乎!”,孔子说,如果真的要说有,那一定是举行射箭比赛。

这句就要站在孔子的时代来考虑,那时还有射礼的习俗,相当于是奥运项目。如果真要争,那就比射箭好了,同时也要讲究礼仪。

第二句说道:“ 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

揖,读yī。

意识是说,比赛开始的时候,先相互作揖谦让,作揖就是互相鞠个躬,然后上场。

比赛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完全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谦谦君子,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因为通过射箭比赛这件事表现了“仁者”的君子之风。

人都有好胜之心,但不论胜负如何,都要保持竞争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正所谓“其争也君子”。

多么美好的画面,争斗是一种小人的行为,像很多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看别人不顺眼,非得要跟对方比个高地。

吵架也是,非得要比对方骂得更低俗,骂得更大声。很多情侣夫妻吵架,非得争个是谁的错,事实说清楚就好了,没必要非得吵架,争执。到头来能得到什么呢?争的是什么呢?这些不过是小人的行为。

这里又说到射箭,这段可以很简单的理解,也可以复杂的去挖掘。

意思是说,孔子认为,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人的力气有大有小。这是古人的道理。

周朝有六艺教育,射箭是六艺之一。射箭有军事之射,有平时的各种礼射。

孔子是很喜欢射箭的,也射得很准。礼射讲究礼为主,不主张射穿,礼射观人品,注重修养,能射中就行,没必要射穿,因为每个人的力气大小不一样。

所以孔子认为,礼射比的是礼仪,是受教育的程度。礼射箭比赛主要用来陶冶情操,并不以能否射穿箭靶子为标准。

射箭如此,为人处事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总是对别人很苛刻,责怪别人没有做到这个没有做到那个,结果,搞得自己身心俱疲,人际关系十分紧张。

对人对事都多一份理解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生活环境,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愉快。凡事都要有一个度,礼仪更是如此。

来简村,怎么少得了会员呢?大熊邀请你开会员啦,满满福利等你领,千万权重为你助力文章。

详情请点击☞ 合伙人大熊之影叫你领取福利啦!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