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吴中四杰高启
最佳答案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汉族,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当时论者将他们比作“唐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洪武初年,高启因被荐参修《元史》而担任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他晋升为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时获罪被诛。高启曾为其作《上梁文》,因友人“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最终连坐腰斩。高启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作品。
在文学方面,高启是一位天才和“超级模仿秀”,无论拟汉魏、六朝、唐、宋,都能做到形神兼备。他模仿古人的艺术,师古之后成家,主张“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然而,高启的模仿绝非形式和外表,而是深入理解并融合古人的艺术精髓,力求在创新中保持艺术的正统性。
高启的最大成就在于元末明初这个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他独树一帜,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尽管他逝世于盛年,未能达到自成一家的境界,但他的贡献依然巨大。
高启的诗歌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各体,且多有佳作。他的诗既表达了农民劳动生活的现实,又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是诗歌中的精华部分。同时,他的诗歌也包含对统治阶级的讽刺与揭露,展现出复杂而深刻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上,高启的某些诗作崇尚写实,描摹景物时细致入微,如“江黄连渚雾,野白满田冰”等句,源于生活实感,新颖逼真。他的诗歌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如《凿渠谣》中的寥寥数句,引人深思。高启的诗作对明代诗歌影响广泛,甚至有人将他誉为“明代诗人之冠”。
高启还写词,但内容平泛,情调低沉,与他的诗作相比逊色不少。他的散文独创性不多,但《书博鸡者事》一文以塑造敢同豪绅斗争的义勇少年形象、语言凝炼、情节动人而著名,有唐人传奇之风。
高启在诗歌方面的巨大贡献不仅得到了后人的尊称,也获得了历代诗评家的高度评价。纪晓岚、赵翼等人分别称赞他为“大清第一才子”、“(明代)开国诗人第一”,而一代伟人毛主席更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将高启誉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这充分体现了高启在文学领域中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