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矿物鉴定

2025-10-12 00:01:439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重矿物的鉴定工作是在双筒实体显微镜或偏光显微镜下进行的,双筒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具有立体感,研究矿物的形状、颜色、解理、断口、硬度和表面特征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可测得矿物一系列光学常数,能够比较准确地鉴定出矿物种属。

1.重矿物薄片的制备

1)将载玻璃片洗净,擦干,一面涂上一层薄薄的树胶,待胶干后放入干燥器内,以备鉴定时使用。

2)将分离出的重矿物搅匀,用四分法取出一定数量的样品撒在涂有树胶的载玻璃片上,轻轻振动使之均匀散开,然后哈一口气,使矿物粘在树胶上,盖上盖玻璃片即成。

2.利用油浸法鉴定重矿物

将具有一定折光率的浸油滴于重矿物载玻璃片和盖玻璃片之间,然后在偏光显微镜下根据贝克线的移动,比较矿物与浸油的折光率。这种方法称为油浸法。若矿物折光率大于浸油,提升镜筒时,贝克线向矿物方向移动,而下降镜筒时,向浸油方向移动。为方便起见,最好用提升镜筒观察贝克线的移动,此时,贝克线向折光率大的方向移动。

欲清楚看到贝克线,须采用下列措施:

1)用平面反光镜,不加聚光镜;

2)缓慢提升镜筒(一般用微动螺旋);

3)矿物的边缘(即二介质的交界处)应置于视域中心;

4)适当缩小光圈。

如果矿物与浸油折光率相近或相等,矿物轮廓消失,贝克线不见。

测定非均质体矿物的折光率需要两个定向切面:垂直于光轴面的切面,干涉色最低,其上任意方向均为Nm;平行光轴面的切面,具有最高干涉色,其上包含Ng与Np,折光率应在消光位置上来测定。

欲精确测定矿物的折光率,需配制一系列折光率大小不等的浸油。如果矿物的折光率比浸油高,则要换较高折光率的浸油,如果矿物折光率比浸油低,则需要换折光率低的浸油。这样根据两个介质折光率的高低来不断更换浸油,即可找到与矿物折光率相当的浸油。但是由于浸油的折光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要精确测定矿物的折光率,尚需其他复杂的设备,查阅有关矿物油浸鉴定方法的参考书。

3.重矿物鉴定的步骤

1)在载玻璃与盖玻璃之间滴上一滴折光率为1.631左右的浸油。

2)按下列程序在偏光显微镜下确定矿物的光性特征:①确定矿物的透明度;②在透明矿物中分出均质矿物与非均质矿物;③确定均质矿物的折光率和颜色,然后再依据矿物的其他光性特征定出矿物的确切名称;④确定非均质矿物的颜色、多色性、折光率、轴性、光性正负、延长符号等,然后根据其他光性特征定出矿物确切名称。

3)统计矿物颗粒,计算各矿物的百分含量。在显微镜下根据矿物的光学性质和标型特征,分别数出各种矿物的颗粒数,一般要求总数在200颗即可,统计时要一个视域一个视域地进行,一个视域数完后,移动薄片,再数第二个视域,不得重复。矿物百分含量(X)的计算可按下式进行:

晶体光学与沉积岩岩石学实验教程

4.重矿物鉴定注意事项

(1)已知重矿物的观察及描述

在偏光显微镜下为了能正确地鉴定重矿物的种类,获得划分对比地层及恢复古地理方面的资料,在观察和描述时必须注意以下特点:

1)形状:颗粒的形状一方面反映了矿物的结晶习性和物理性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它在破坏搬运沉积过程中所遭受的变化。重矿物往往是一些晶形良好并具特征的副矿物和变质矿物,如果它硬度高而又无解理的话,虽然经过搬运,良好晶形仍可保存下来,例如锆石为很好的长柱状;硬度较小者则晶形消失而只保持原有轮廓,例如角闪石的长柱状;如解理发育者,则可形成不规则尖棱状,例如蓝晶石、重晶石等;如硬度很小则常磨蚀成浑圆状,例如独居石。

2)颜色及多色性:由于自然的重砂粒的厚度一般都比标准岩石薄片厚(即>0.03 mm),因此矿物的颜色和多色性要比在标准薄片中更为显著。这样可以借助于精细的颜色辨别,而把一些相似的矿物区分开,如透辉石与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与阳起石等。颜色区分为无色和有色两类。前者,如重晶石、磷灰石等;后者还可再分为两类,即:无多色性者(如独居石、榍石等)和有多色性者(如电气石、紫苏辉石等)。另外,不仅要注意其多色性强弱,还要注意其颜色的变化,这对鉴定重矿物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3)突起:当重矿物用树胶粘结时,其折光率可以通过突起的高低来示之。不过由于重矿物颗粒厚度较大,突起总的说来都比在岩石薄片时明显一些。因此突起的估计就不能详细划分,只能大致分成三类:

极高突起(n>1.78)如锆石、独居石、榍石等。

高突起(n=1.78~1.70)如辉石、十字石、蓝晶石等。

中突起(n=1.70~1.60)如红柱石、角闪石、磷灰石等。

在用油浸法时(n因浸油不同而变),突起可根据黑边之宽窄和浸油的折光率估计之。

4)解理:有些重矿物解理为其特征,可据此鉴定之,如蓝晶石。不过有些颗粒的解理往往不如在薄片中表现得清楚,时常要通过颗粒沿解理破开处的形状推断之,如辉石。

5)断口:有些矿物有时具有特征的断口,如石榴子石具贝壳状断口,重晶石具参差状断口等。

6)包裹体:很多重矿物都含有包裹体,通过包裹体的研究可借以鉴定矿物,并且对详细地划分和对比地层也有帮助,因同种矿物在不同层位中可含有不同的包裹体。

7)表面性质:有些重矿物具有特征的表面性质。表面性质可反映重矿物的化学特征,有些重矿物抵抗风化能力弱,则表面污染不干净,例如重晶石、橄榄石。表面性质有时可说明搬运介质特征,如具毛玻璃状的表面性质的颗粒则为风搬运的。

8)干涉色:在使用偏光显微镜鉴定时,干涉色还是一个重要的特征。不过由于重矿物颗粒比一般岩石薄片厚,故干涉色也升高了。同时,干涉色确定为第几级作用也就不大,故一般分为:

非晶质 无干涉色,如石榴子石。

低干涉色 Ⅰ级干涉色,如磷灰石。

中干涉色 Ⅱ~Ⅲ级干涉色,如蓝晶石、辉石、角闪石、电气石等。

高干涉色 高级白干涉色,如锆石、独居石、榍石等,有时橄榄石、绿帘石也可达高级白。

9)消光类型:平行消光,如电气石、锆石、紫苏辉石等;斜消光,如蓝晶石、辉石、普通角闪石等,还得注意消光角大小。

10)延性:对长柱状矿物来说很重要。

11)轴性和光性:如为二轴晶矿物应注意2V大小。

上述描述项目是指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而在实体镜下主要是观察和描述重矿物的形状、颜色、解理、断口、包裹体、表面性质、硬度等。

对每种重矿物的所有光学特征不必一视同仁,应首先抓住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往往根据这些特征就可把矿物鉴定出来,例如电气石的多色性(颜色变化及吸收公式),平行消光和负延长。另外,观察时注意相似重矿物的区别。

(2)未知重矿物的鉴定、描述和含量统计

一般在描述统计之前,还常常做一次电磁分离,以便把重矿物分为强磁性、中磁性、弱磁性及无磁性的。为了分离完全,需要重复三次,然后再分别鉴定之(表7-1)。

表7-1 重矿物的磁性

电磁分离之后,使用油浸法对重矿物进行鉴定。首先,把矿物放在n=1.54的浸油中,根据一般的光学特性,就可把常见的矿物鉴定出来。碰到一些难以鉴定的矿物,则需用系统的油浸法来鉴定。通常是用n=1.60、1.70和1.78三种浸油,可把矿物分成四类,便于查表。根据矿物颜色、折光率范围和光性轴性可把未知矿物的可能范围大大缩小,再根据未知矿物的其他光学特性把矿物鉴定出来。特别疑难的矿物,可用旋转针台鉴定。把所有矿物鉴定出来后,统计各种矿物的百分含量,一般要统计200个颗粒。

5.常见重矿物的主要特征

(1)锆石(旧称锆英石)

四方晶系,柱状,双锥柱状,无色,有时稍带黄色。解理不完全,断口不平或贝壳状。No=1.923~1.960,Ne=1.968~2.015,极高突起,Ne-No=0.044~0.062,高级白干涉色(重砂颗粒厚度大,干涉色更高,显浅玫瑰色)。平行消光,正延性,一轴晶,正光性。相对密度4.68~4.70,常有液体及磷灰石、磷钇矿等包裹体。锆石是重矿物中最普遍、最丰富的矿物,因它硬度大,无解理,稳定,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都可产锆石。

(2)电气石

三方晶系,柱状,解理不清,断口不平或弱贝壳状。具强多色性:浅紫-绿黑色。No=1.626~1.692,Ne=1.615~1.692,高突起,No-Ne=0.020~0.046,正常厚度(0.03 mm)时干涉色Ⅰ级,重砂可为Ⅱ~Ⅲ级。平行消光,负延性,一轴晶,负光性。相对密度2.78~3.20,常有锆石、金红石、石英、磁铁矿等包裹体。电气石在透明重矿物中的丰度仅次于锆石,因含不同元素而显不同颜色:褐色、黄褐色的镁电气石只产于变质岩中,其他颜色的电气石则多产于花岗岩和伟晶岩中。

(3)金红石

四方晶系,柱状或针状晶体,有解理,不平坦状或弱贝壳状断口,红色、褐色等颜色。折光率极高:Ne=2.895~2.903,No=2.609~2.611,特高突起,Ne-No=0.387,极高干涉色,但常为本色所掩盖。有时见双晶。一轴晶,正光性。相对密度4.18~5.2。与锡石相似,但含Ti,可作Ti的微化反应。在透明重矿物中的丰度居第三位。

(4)石榴子石

等轴晶系,重砂中成角状或经磨圆为等轴粒状,解理不好,不平坦状或弱贝壳断口,浅玫瑰色,无多色性。N=1.701~2.01(含铁、钙愈多,N愈高),极高突起。均质体,全消光,有的具异常光性或显环带状消光。相对密度3.3~4.3。含有铁质矿物、方解石、石英、符山石等包裹体。石榴子石也是较常见的透明重矿物。成分不同、颜色不同的石榴子石产于不同的母岩中,可见于花岗岩、伟晶岩、接触变质的矽卡岩、片岩、榴辉岩及基性、超基性岩浆岩中。

(5)锡石

四方晶系,柱状、针状或双锥状晶体,有解理,不平坦或弱贝壳状断口,有多色性,褐色、紫色等。Ne=2.093~2.098,No=1.997~2.001,极高突起。Ne-No=0.097,极高干涉色。平行消光,一轴晶,负光性。锡石与金红石难区别,可作锡的微化反应。相对密度6.8~7.1,来自伟晶岩及锡石矿床。

(6)榍石

单斜晶系,常呈尖棱角状、不规则状、菱形、信封状等,有解理,断口不规则,多为黄褐色,淡玫瑰色等,多色性弱。N=1.870~2.054,极高突起。Ng-Np=0.049~0.051,高级白干涉色(常被本色所盖)。斜消光,消光角小。二轴晶,正光性,2V小。相对密度4.9~5.5,常有气体、铁质及钍石等稀有矿物包裹体。来源于花岗岩、伟晶岩、碱性岩中。

(7)橄榄石

斜方晶系,常呈不规则粒状,无解理,无色或浅黄、浅黄绿色等,无多色性,不平坦状或贝壳状断口。N=1.654~1.732,高突起。Ng-Np=0.035~0.038,干涉色Ⅱ~Ⅳ级(重砂中更高),平行消光,负延性,二轴晶,正光性或负光性,2V大,相对密度3.0~3.5。常有磁铁矿、尖晶石、磷灰石等包裹体。来自基性、超基性火成岩,是很不稳定的重矿物。

(8)紫苏辉石

斜方晶系,短柱状,常为不规则粒状,圆角短柱状。有多色性,棕红-绿色。N=1.712~1.727,高突起。Ng-Np=0.010~0.015,干涉色较低,Ⅰ~Ⅱ级。平行消光,正延性,二轴晶,负光性,2V较大。相对密度3.3~3.5,可有铁质包裹体,来自基性-超基性岩。

(9)普通辉石

单斜晶系,短柱状,粒状,圆角短柱状,表面暗浊,有解理,断口不平,绿色,黑绿色、棕色等,无多色性。N=1.688~1.737,高突起。Ng-Np=0.018~0.025,干涉色中等,Ⅲ~Ⅳ级。斜消光,C∧Ng=39°~47°。二轴晶,正光性。2V=42°~60°。相对密度3.2~3.6。常有暗色铁质等包体。

(10)普通角闪石

成分复杂。单斜晶系,柱状,斜状,解理完全,不平坦断口,多色性强,绿-暗绿、褐-黑色等。N=1.614~1.701,中高突起。Ng-Np=0.018~0.020,干涉色中等,Ⅲ~Ⅳ级。斜消光,C∧Ng=13°~34°。二轴晶,负光性。相对密度3.1~3.3。以多色性强,消光角小,光性等特征与可辉石区别。

(11)绿帘石

单斜晶系,常呈角状、圆粒状,断口不平,有解理,有裂纹,有弱多色性,绿色、褐色、黑色、黄绿、黄色等。N=1.714~1.776,高突起。Ng-Np=0.019~0.046,干涉色高而鲜艳。斜消光。二轴晶,负光性,2V=70°±。相对密度3.35~3.38。常有铁质包裹体,来自岩浆岩或变质岩。

(12)磷灰石

含杂质多。六方晶系,常呈柱状,因硬度小,常磨成圆角柱状,无色或绿色、淡蓝色、浅蓝绿色等。No=1.633~1.667,Ne=1.630~1.664,突起较低(中-高),No-Ne=0.003,干涉色低,Ⅰ级灰。平行消光,负延性。一轴晶,负光性。相对密度3.17~3.63。常有气体、液体及云母等包裹体,可来自各种岩石。

(13)蓝晶石

三斜晶系,长板状,断口不平或刺状,解理完全,有裂纹,无色或有无色-蓝色的多色性。N=1.710~1.729,高突起。Ng-Np=0.012~0.016,干涉色低,Ⅰ级。斜消光,C∧Ng=30°±,正延性。二轴晶,正光性,2V大。相对密度3.5~3.7。常有炭质及铁质矿物包裹体,来自云母片岩、片麻岩。

(14)红柱石

斜方晶系,柱状、棱角状。断口不平或贝壳状,有解理,多色性弱,无色、浅玫瑰色、红色、黄色等。N=1.629~1.651,高突起。Ng-Np=0.007~0.011,干涉色低,Ⅰ级。平行消光,负延性。二轴晶,负光性,2V大,相对密度3.1。常有炭质、石墨、云母、磁铁矿等包体,来自变质岩,特别是热接触变质岩。

(15)十字石

成分复杂。斜方晶系,短柱状、粒状。表面粗糙不平,可见贝壳状断口,有解理,多色性明显:浅黄-黄褐色。N=1.739~1.762,高突起,Ng-Np=0.10~0.015,干涉色低,Ⅰ级。平行消光,正延性。二轴晶,正光性,2V大。相对密度3.65~3.27。常有白云母、石英、金红石、石榴子石、电气石、磁铁矿等包裹体,来自变质岩。

(16)黄玉

斜方晶系,常为柱状,硬度大,不易磨圆,晶面发育,晶面上常有纵纹。不平坦状或弱贝壳状断口,(001)解理完全,多为无色或浅黄色、灰、绿、蓝等色。N=1.609~1.644。中-高突起。Ng-Np=0.008~0.010,干涉色低,Ⅰ级。平行消光,负延性。二轴晶,正光性,2V中等。相对密度3.4~3.6。多液体包裹体,来自花岗岩、伟晶岩、云英岩等。黄玉在紫外线和阴极照射下发浅蓝色光。

(17)重晶石

斜方晶系,柱状、粒状、棱角状,断口不平,无色或黄色、灰色等,多解理。N=1.636~1.648,高突起。Ng-Np=0.012,干涉色Ⅰ级。对称消光或平行消光,正延性。二轴晶,正光性,2V=36°~38°。相对密度4.3~4.7。常含铁质包裹体。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