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灵涂炭怎么解释

2025-01-29 16:14:198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生灵涂炭怎么解释如下:

一、生灵涂炭

生灵涂炭(拼音:shēnglíngtút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尚书·仲虺之诰》。“生灵涂炭”的原义是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含贬义。

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唐·房玄龄等《晋书·苻丕载记》)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生灵涂炭”。

二、成语故事

十六国时期,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增加了财政收入,逐步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夺取了东晋部分土地。建元19年(公元383年)苻坚征调90万大军攻伐东晋,结果在淝水大败,使国家元气严重受损,各族首领乘机反秦自立。

两年后,前秦受到后燕和后秦的攻伐,都城长安被困。苻坚被迫退到五将山,不久被后秦王姚苌的军队活捉,囚禁在一个寺庙里。姚苌威逼苻坚交出玉玺,苻坚不仅坚决拒绝,而且痛骂姚苌。于是姚苌下令处死了苻坚。

前秦的幽州刺史王永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通知苻坚的儿子苻丕,并拥立他即皇帝位。第二年,苻丕大封群臣,王永被加封为左丞相。王永就任后,写了一篇檄文,号召前秦在各地的武装力量联合起来,讨伐后秦的首领姚苌和后燕的首领慕容垂。

檄文中写道:“先帝不幸在贼人控制的地方被害,京师长安成为敌人的巢穴,国家凋败,百姓生活在泥沼、炭火之中,痛苦不堪。

各地文武官员见到本檄文后,要马上派兵马前来会师,准备作战。”尽管如此,但由于后秦兵力强大,王永指挥的各地兵马实力不强,终于失败。公元394年,前秦被西秦攻灭。

三、寓意

东晋末年,天下混乱,十六国争雄,互相征伐并吞,战乱中受害最大的是广大老百姓,百姓生活变得满目疮痍,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遭受严重挫折,所以,和平和稳定对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