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合集3篇)
最佳答案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1)
本学期,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积极推行行为规范月活动,以下是对学校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面的总结。
首先,确立了指导思想,强调“从他律到自律”的养成教育理念,注重通过训练养成,强化训练与主体意识的结合,强调持之以恒的教育,强调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其次,具体做法包括明确意义,激发自我教育动机,强调养成教育是全校师生共同的责任,明确抓学生行为习惯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制定计划,明确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确立行为习惯养成的三大目标,包括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每名学生都能按照训练目标完成,教师们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有了共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需积累经验,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完善养成教育。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2)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一二年级。以下是关于如何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些体会。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生通过参与全程,学会反思和自我判断,同时教师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实现教育与评价的融合。
其次,尝试“争章夺星”评价模式,设立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通过章与星的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选择、渐进式地达成目标。
第三,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片,如《篮球女孩》、《少女穆然》等,以优秀作品影响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样的训练方法,如大力宣传、强化训练、讨论交流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个别谈话、必要惩罚、赏识教育等方法也被广泛使用,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
通过实践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显著提升,教师的教育方法也有了可喜进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3)
习惯的力量不容小觑,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尤其在小学阶段,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首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效评比机制,确保工作持续进行。定期召开周例会,通报习惯养成情况,协调各方面要求,形成共识。
其次,遵循教育规律,通过规范常规制度,强化学生的遵纪守规意识,为养成教育提供前提保障。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定期组织学习,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通过教师以身示范,发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显著的提升,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得到了改进。实践证明,习惯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