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如何看待高晓松对北京老炮儿的解读
最佳答案
我看过一阵子高晓松的脱口秀,挺喜欢老炮那期的,有那么点意思。就高本人来说,其实他是个挺随性的人,以前听一个同社区里的华人说他在Bar Covell看过高,还一起喝了一杯聊了聊,高没什么架子人也好玩。所以,我对他这个人是认可的。高现在在乐坛就地位上来说,可以说是最顶级的制作人,资源和人脉都是国内最好的。但实际上,高晓松对于老炮文化是情有独钟的,他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半名士,类似于侠,这里面也有点老炮情结。
在高晓松少年时期的80年代,北京的小胡同里四处撺掇着年纪不大刚发育的小混混,各种流里流气的小炮,还有从小坏蛋时代就浸淫在那个狂躁时代背景下的大孩子,这些大院的孩子们耳濡目染,肯定也会模仿。年级差不多的时候,穿上家里长辈的军绿色的大外套,踩着解放鞋,把带大杠的二八自行车往女孩门前一停,那身姿,要多风骚有多风骚。这在当时是青年人的一种市井亚文化,这也是老炮文化的雏形。
其实,啥叫老炮?用现在的大陆网络语言来说:“人狠话不多,社会你高哥”,大概就这么点意思。现实来说,我觉得老炮的基本人社概括一下应该是:
有自己独立思维模式的中青年男性,遇到冲突不按社会框架下进行处理,至少在姿态上能如此表现。拥有一定的亚文化语境下的话语权,对这些事务的决断有影响力。
就我的理解,其实高是向往这种老炮文化的,但是,我觉得他对老炮文化的理解流于表面了,因为他从未深入到这个群体中去,为什么呢,实际上这和他的个性有关,因为他是一个包裹着理想主义外衣的的实用主义者,一个精英主义者。这种对老炮文化的向往恰恰是他对自己的身份的抵制和反抗。
高一直是个优等生,他每次谈及在清华大学的学习,总是有些刻意淡化学习过程,着力于渲染他如何玩音乐,泡妞,边泡妞边玩音乐。好像他在大学里从来不学习天天打架似的,一股地主家傻儿子的气息。然而,高是以高出清华大学30分录取的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在大学期间,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中上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清华大学最好的专业,即使是高,这种成绩是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去维持的。这显然与他所宣扬的朋克式的人生宗旨不同,你能想象出一个在宿舍里背公式的高晓松么,这显然与他所构筑的自我形象是不符的。所以,他渴望找一个出口,却又不舍得放弃已经得到的东西,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他通过对老炮文化的接触稀释自己的精英属性,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的呵护他。所以,他对老炮只是一种姿态上的热爱,一种文化范畴上的欣赏,你真的让他去打打杀杀,在小出租屋里嫖妓,躲在天桥底下吸毒,他绝对会反手给你一巴掌。所以,他对老炮文化的美化在于两点:
1,了解不够充分。
2,阶级属性,青年时期的自我认同感缺乏。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