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方言的特点

2025-02-09 12:41:04102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狭义的平谷话以平谷城区内的口音为代表,涵盖平谷东、北、西部的地区。除狭义的平谷话外,平谷区内还有马坊话,通行于马坊镇除英城以外的地区,使用人数较少。同四周方言及北京话相比,平谷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

在语音方面除了一些字词的特殊读音外,最显著的特点是一声和二声互换,即阴平和阳平互换。如上学xue,平谷方言是上xūe(但生活中大家把“学”字念成xiao音),白天bai tiān,平谷方言是bāi tian。再如“把枪挂在墙上”一句中的“枪”“墙”二字在普通话中为qiāng qiang,在平谷话中却为qiang qiāng。

在词汇方面,平谷话大量采用描写说明法和比喻法构造词语,使得平谷方言鲜明生动。如普通话中的“怀孕”、“发愁”、“麻雀”、“不挑食”,在平谷话中分别为“双身子”、“嘬牙花子”、“老家贼”、“狼虎”。

在语法方面,平谷方言语普通话相比,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⒈轻读“子”字的特殊用法:平谷话中,在某些词语之后,加一轻读的“子”,就会使这些词语产生贬义。如“那俩人喜怒无常,好一出子歹一出子的”。⒉儿化音的特殊作用:在平谷话中,有些字与前面的字连读时,变为前面的字的儿缀,这类儿缀便代表原有语素的的意义。如“这菠菜炒着吃吧”一句中,中的“着”,在平谷话中与前面的“炒”连读,便成为炒字的儿缀,说成“这菠菜炒儿吃吧”。⒊动词后缀的运用:有些字用在某些单音节词的动词后面,组成新词,并且使新词带上某种感情色彩和其他附加意义。如“憋咕”、“猫咕”、“捏咕”中的“咕”,“蹬哧”、“抠哧”中的“哧”,便是很有特色的动词后缀字。⒋平谷话中的指示代词与普通话有着明显区别。如“那”字,在平谷话中有六种念法,每个读音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而这种读音上的分工同“那”的意义,用法的不同密切相关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