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有关郑人逃署的资料!

2025-02-19 09:14:5712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是“郑人逃暑”吧?

“郑人逃暑”选自南北朝前秦苻郎的随笔集《苻子》,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寓言故事。故事告诫人们: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只是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不能一成不变的用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否则会碰壁受害的。读懂这篇短文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文中的一些实词,如“逃、流、徙、从、席、患、濡、去、是、昼、夕”等。

郑人乘凉

郑国有个人躺在一棵大树底下乘凉。太阳在运行,树影在移动,他也在不断地挪动凉席,免得被太阳晒着。到了晚上,月亮从东边升起来,慢慢地向西边运行,树影也随着缓缓移动。这个郑国人还象白天一样,不断地挪动凉席,躺到树影下去。结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

[提示]

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

变化,不能墨守成规。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

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

罚。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②。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③,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④。其阴逾去,而

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苻子》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①孤林——孤树。独立的一棵树。

②徙衽(xǐrén)——移动席子。徙,迁移。衽,席子。

③反——同“返”。

④濡(rú)——沾湿。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