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繁就简,疏静淡远,洗尽铅华是什么意思

2025-02-19 19:03:44119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李叔同(1880—1942),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名文涛,字叔同,号息霜。出生于官商世家,幼年失怙,受仲兄李文熙发蒙,及长游津门名士赵元礼、唐敬严之门,学习诗词、书法与篆刻。李叔同事母尽孝,成婚后奉亲移居海上,就读于南洋公学,并广交海上名流,在金石书画、诗词音乐方面已表现出过人的天资与才华。光绪三十一年(1905)李母病故,李叔同携眷扶柩归津,秋日赴东瀛,入东京上野美术学校,除主攻绘画外,兼修音乐、作曲、戏剧。与曾孝谷创办“春柳社”,主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成为我国现代话剧表演艺术之先驱。民国初一度担任上海《太平洋报》文艺副刊主编,未几应聘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绘画与音乐教员,与经亨颐、夏丏尊、姜丹书等教师意气相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飞等一批优秀学生。后受夏氏启示,去杭州虎跑寺进行三周的断食修炼,真切感悟到“身心灵化,欢乐康强”的内力,在1918年毅然剃度受戒,法名演音,号弘一,对佛教戒律学情有独钟。李叔同自出家后在杭州、温州及闽南的厦门、泉州等地讲律弘法与著述达二十多年,63岁时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诚如其挚友夏丏尊在《弘一大师永怀录》中所概括的:“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卒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李叔同从“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中年之后修持戒律,开解了浮华尘世间无数个迷茫困苦的心灵,深受世人景仰。李叔同也成为我国文化史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人。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