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诗赏析

2025-03-03 18:07:2112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

国破:国家破亡。这里指长安沦陷,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唐玄宗皇上已逃往四川。 草木深:草木丛生,指长安沦陷后很荒凉的景象。

感时:为时事产生的伤感。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即战火。 抵:值,值得。 万金:极言可贵。 白头:白头发。 搔:用手抓搔。短:指头发短少,稀疏。 浑:简直。不胜簪(读钻):头发短、少,不能用簪子。

【今译】

国都虽已破亡,但是山河尚存,

春天来了,荒城中草木萧深。

为战乱的时事伤感,见花也流泪,

因离别家人怅恨,听鸟鸣也很惊心。

漫天战火,已经连续了三个月,

一封家信,可以值得万两黄金。

头上白发因抓搔,而短少稀疏,

简直不能再插稳头簪。

【赏析】

此诗写于至德二年(757年)三月。而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唐肃宗登基称帝于灵武(今隶属甘肃)。这年八月,杜甫为报效国家,辞别家人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俘虏,押往已沦陷的长安。

当第二年春天来到之时,他目睹国都沦丧,满目荒凉的景象,悲愁不禁从胸中生来。于是面对萧深的春光抒 *** 怀,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五律《春望》。他看到长安凄惨破败的春景,感伤、怅恨之情,油然而生,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悲痛。“花溅泪”、“鸟惊心”等情景,活画出他当时的愁苦和怅恨。在战火连天的日子里,他多么想看到家人的来信,“抵万金”足见杜甫对家人思之深,念之切。最后以“白发搔更短”而“不胜簪”作结,倍增的哀感,凝结在“不胜簪”的白发上,极度愁苦忧患的思绪,变成一幅活生生的肖象画面,使诗篇增添了非凡的感染力。这首五律,字字含情,对仗工稳,从国忧写到家愁,又从家愁写到国忧,两种感情浑然一体,成为杜甫五律诗的杰作。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