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心中的伟大人物为话题写篇作文

2025-03-04 13:24:0496 次浏览

最佳答案

我心中的毛泽东

岁月悠悠,时空又划响了新的世纪,回眸历史风云,追溯伟人毛泽东,仿佛不经意地掀开历史的帷幕,感受到的是阵阵的敬慕与悲壮。

近代中国的灰暗,像历经风雨的老树,艰涩晦暗,渗出血迹斑斑的伤痕。然而就在国家、民族、人民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蹂躏和践踏的时候。“毛泽东”——石破天惊的三个巨字,在时空长寂的剧场里喷薄而出。是他,振聋发聩,唤起了民众奋起的灵魂,波涛汹涌,风云开合,让国人站起,救亡图存;是他,划破黑暗,将我处于垒卵之危与倪墙之乱的祖国拯救。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比唐宗宋祖,泽被后世?谁能使遍体鳞伤的母亲喜换新颜?就是他,一个从三湘农家走出的血性男儿,一个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农家子弟,湘水滔滔正如他的雄心壮志在血管里奔腾,内心深处,涌动不竭的激情在熊熊燃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无数英雄为之折腰。喷薄欲出的红日,谁能阻挡那光明的到来?

生命春秋,是一笔笔写下来的;生命史册,是一页页翻过去的。

时世造英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让沉睡的国民猛然惊醒;嘉兴湖上,宣告了一个开天辟地时代的到来。毛泽东洞察世界的慧眼,将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到中国的天地,当然这种成功是凝结着所有为中华的振兴而前仆后继的志士的智慧和鲜血,而毛泽东无疑是这场伟大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最伟大的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燃成“燎原之势”,他毅然挑起了几代人都没有挑起的重担,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徒步跋涉,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也唤起民众生存的希望,挽救了中国。

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伟大的诗人。炮火连天的战争,硝烟四起的战场,并没有淹灭他诗的灵感,在铁蹄扬尘的战场,他也不忘迎风而歌,面对江山挥洒豪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何等的雄壮,“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何等的自信!

然而,人总是有感情的。毛泽东也是自然之人,人的自然属性注定他难以完全超脱。娇杨失去,爱子牺牲,众亲身殉革命,毛泽东可谓满门忠烈,悲伤从他心底迸出。是的,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生命总是在无休止的矛盾中彷徨的,心灵被物化得一点儿空隙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然而,伟人毕竟是伟人,毛泽东化悲痛为力量,依然为国、为民日夜操劳。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他血液中流动的是中国农民的血液,对人民的热爱甚于他自己的躯体,更重要的在于对人民有一种责任心。为此,他自始至终将他的灵魂和他的人民连接在一起。

人的生命在无限的历史长河里是短暂的,今天毛泽东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对人民来说毛泽东还在,他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将继续指导中国人民。如果仅仅从中国的范围来衡量他的划时代的功绩,那是对这位非凡人物的低估。他是一位崇高的世界级的领袖。他对当代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少有人可以比拟的。像毛泽东这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或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历史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他的强有力的影响在全世界亿万人的心中留下了印记。毛泽东是革命的儿子,是革命的精髓,是革命的旋律,是震动世界的中国的新秩序的缔造者。昨天,全世界都哀悼毛泽东的逝世,但是到明天黎明,都将唱起颂扬他不朽的赞歌。毛泽东的谦虚和幽默,毛泽东的光荣和伟大,毛泽东的英勇和胜利,将永垂青史。毛泽东的名字将永远是穷人和被压迫者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的同义词,是人类反对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的光辉象征,是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胜利的标志。

这就是我,一个当代中国大学生心中的毛泽东!

我心中的屈原

荠是甜的,荼是苦的,荠和荼不可能生长在一起。兰花要保有自己的幽香,它只能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一个人想要保持自己高贵的人格,他这一辈子,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敬佩屈原,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精灵,身上缀着鲜花、披挂香草,宽大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而那颀长的身躯,却纹丝不动, 他浑身散发着兰花的芬香,即使是在两千两百八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散发着千古的清香。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但我怀疑他是否愿意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同坐在一个国际殿堂里受大家的崇拜。许多人一说到屈原就会想到他的《离骚》、他的《九章》、他的《天问》,然后才会感叹他是个爱国而又不得志的诗人。其实屈原不是诗人,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力图使国家政治修明,繁荣强盛,人们过着“大同”生活的爱国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追求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辗转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挤,最后得到的确实流放在外的结局。我想那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他才拿起沉重的笔,写下自己那无声的哭诉,一个爱国的政治家,却不能在为官上有所作为,而在文字寻找寄托,而现在的我们只记住了他的文笔,却忽略了他的爱国情操,对他而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弦声已绝,如何独生?”这是俞伯牙的绝唱,失去钟子期这个知音,他选择了绝弦。屈原在从政路上,始终一个人蹒跚独行,没有朋友,没有知音,只有敌人,但他从没有选择绝弦。我曾无数次的想象,如果有佛家所说的“轮回”,我多么想我曾生长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跟随着大夫的脚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成为这个伟大孤独者的挚友,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他的高洁明志是有人懂得的。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没有必要抱着怀王这个刚愎自用的“空木头”,他大可选择到他国寻找其他圣明的国君,但他没有,“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方能与世推移”这是贾谊与司马迁对他的劝说,但他仍固执地选择了留下来。我想那是他对楚国最真挚的爱,他义无反顾的精神让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他从来没有后悔,在投入汨罗江的那一刻,我想他应该是笑着的,因为即使是死,他也要选择在自己的国度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孤独的。为了心目中那个美好的楚国,为了自己的不悔追求,他宁可选择结束自己的一生,也不离开楚国,去苟且偷生,因为他对这个国家爱得热切,爱得深沉。相比他的敢爱敢做,我觉得自己却是一个可悲的人。我既追求独立不羁,却又跳不出现实当中的框框条条,我患得患失,自因为可以做到很多事情都以冷眼相看,却发现自己早已“当局者迷”。我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是否我想得太多了?是否现实就是现实,容不下我太多幼稚无知的想法?面对现实,我无从适从,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屈原,他是一个明智的勇敢者。他以他的独具匠心经营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尽管别人不理解,但他始终坚持着,他漠视孤独,漠视自己,或许他曾扬天大笑:别人笑我太痴狂,我看别人看不穿。

我常常会想起屈原的《悲回风》,在夜深人静的晚上,静静地抚摩着那古老的文字,心里不禁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或许它不是屈原最好的作品,但却是他最悲伤的作品。那是屈原在心里最灰暗的时候写的,每一句都是心里血泪的哭诉,纯然是一丝悲哀,一片绝望。“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路已走到尽头,他选择了在同样的五月五,跟随伍子胥的脚步,纵身跳进滚滚汨罗江。那溅起的雪白而有冰冷的水花,溅满了楚国大地,也溅满了两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也一直溅满到我的心里。

在我心目中,屈原是山,他有着山的坚定与傲然;在我心目中,屈原是海,他有着海的胸怀和坦然,我想只要我们这个民族存在,屈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地传下去。因为这样一个爱国之人,我们不敢忘,我们也不能忘。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