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
拔根芦柴花特点
最佳答案
《拔根芦柴花》源于江南水田劳作中的传统歌谣,属于“秧田歌”系列。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通过歌唱来缓解疲劳,歌词多为即兴创作,而曲调和衬词则保持相对稳定。歌曲的结构独特,每段只有第一句是实词,其余部分则是固定的“拔根芦柴花”和象征性的“清香玫瑰玉兰花儿开”。这种形式体现了歌曲借花寓意,而非内容本身,这是劳动歌曲常见的表达方式。
这首歌在50年代初被音乐家费克记录,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收录于书籍中,另一种是舞台表演用谱,为了增强情感表达,乐谱在倒数第六小节增加了两小节的短句,并重复一遍,使音乐增添了复沓和深情。这种改动不仅使曲体结构更为平衡,也使原本不规则的三句变成四句,起到了转折的作用。整首歌曲音调明快,既有奔放昂扬的特点,又融合了委婉元素,展现了江南与江北音乐风格的交融,以及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完美结合,这可能是它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拔根芦柴花》在教育领域也受到重视,被选入江苏省教委2003年秋季启用的中学音乐课本《中学生歌曲》中。2009年,中国流行歌坛的大姐大毛阿敏在第十一届南宁民歌艺术节上演唱了这首歌,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使这首江苏民歌得以在更广泛的听众中流传开来。
扩展资料
《拔根芦柴花》中国著名民间曲调,原流传于江苏扬州一带的民歌,因曲调优美、歌词上口,现广为流传。许多文艺作品选取《拔根芦柴花》作为插曲或背景音乐,如小品《过河》、电视连续剧《家常菜》等。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