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的卫怎么组词

2025-03-06 21:41:40105 次浏览

最佳答案

保卫的卫怎么组词内容如下:

卫助、卫视、卫冕、卫戌、卫戍、卫东、卫蘧、卫辉、卫青、卫校、卫城、卫所、卫生、卫国、卫卒、卫子、卫娘、卫气、卫兵、卫队、卫道、卫浴、卫星、卫军、卫士、卫护、卫矛。

中卫、防卫、捍卫、保卫、边卫、厨卫、警卫、护卫、神卫、侍卫、自卫、戍卫、御卫、禁卫、前卫、扞卫、洪卫、精卫、拱卫、门卫、守卫、环卫、调卫、大卫、后卫。

卫(拼音:wèi)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金文,其古字形像四足环绕着城邑,本义为守卫。引申指守卫者,如门卫、侍卫。另引申指边远的地方。卫也指古代九服之一,或五服之一,等等。又为周朝国名,又作姓氏用字。

扩展资料:

卫最早为会意字。图1是商代金文,像四只脚(“止”)包围城邑(“囗”,读作wéi)的样子,周围四只脚像哨兵或卫士巡行所留下的足迹。

从“卫”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它的四周是个“行”字,表示四通八达的“道路”,中间是两个“止”字(“脚”的形象),有的甲骨文字形还将表示城邑的“囗”改成“方”等,从囗或从方义同,因为古人所作城邑均为方形。

整个字形合起来就是表示“巡行守卫”之义。西周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有的字形将下部的“止”写作字符。

小篆的形体趋向了线条化和繁化,变得更加复杂。较甲骨文、金文增加“帀”(音zā,许慎释为“周也”),隶定作“䘙”;隶变中,“帀”上的一横或有省去,“囗”下的“止”也或有省去,写作“衞”。

卫,衞两形一直并行发展。繁体“卫”字是由图11的小篆形体演变而来的。“卫”是现代通行的简化字字形。

许慎《说文解字·行部》:“卫,宿卫也。从韦、帀,从行。行,列卫也。”段玉裁把对字形的说解改为“从韦、帀、行,行,列也。”

并释为“从韦者,围之省。围,守也、帀,刎也。韦亦声。”朱骏声对“卫”从“韦”的分析是:“韦者,相背也。

凡守御护卫之舍与御侮之人必向外背内,故从韦。或曰从围省,或曰韦声。亦通。”“韦”,上古音属匣母,微部;“卫”,上古音属匣母,月部,两者为双声字。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