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于长,宜先知什么意思?

2025-03-06 22:03:0083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原汁原味】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通俗释义】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今日思辨】

说到兄友弟恭,脑子里第一浮现的不是孔融,而是宋代的苏轼、苏辙两兄弟。

苏轼一生豪放旷达,不拘小节,才华确实横溢,但也经常因口无遮拦而惹祸。

而苏辙虽同样才华出众,但其为人低调谨慎、老成持重,往往不仅要过好自己家的日子,还要经常替自己的大嘴巴哥哥各种担心,哥哥闯了祸,还要帮他擦屁股,比如乌台诗案,苏轼能够平安出狱,苏辙功不可没。

要说尊敬和友爱兄长的表率,中国历史上,苏辙绝对名列前茅。而对于苏辙这个老铁弟弟,苏轼也是充满了依恋,他虽然以乐观为人所知,但一旦要与弟弟分离,就充满了凄风苦雨,有数篇诗词为证,其中最有名的,就要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

《宋史.苏辙传》中评价这段兄弟情是: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而《三字经》中虽然收录了孔融让梨作为尊敬和友爱兄长——即“弟恭”的典范,但是,却没有提及另外一个同样发生在孔融家,关于“兄友”的故事:

这次的主人公不是孔融,而是孔融的哥哥——孔褒。孔褒有一个好朋友,叫张俭,这是位有气节的名士,江夏八俊之一。

张俭任山阳东部督邮时,宦官侯览的家属在当地祸害百姓,横行乡里,侯览上书弹劾侯览及其家属,却不料奏章被侯览所截,反被侯览治罪。

倘若张俭落到侯览手中必定死路一条,于是张俭只能狼狈出逃。

张俭慌不择路,逃到了孔褒家,当时孔褒不在家,孔融出来见了张俭。张俭见孔融年幼,无法言说自己的处境。孔融见张俭窘迫之相,就表示,虽然哥哥不在家,但是你既然是他的好友,我就不能做主收留你吗?

张俭正走投无路,听到这话很感动,就放心在孔家藏了几天,后来终于找到机会,安全逃走。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这件事情竟然走漏了风声,被人告发了。官差正因没抓到张俭,不知道找谁背锅,收到消息就把孔融、孔褒兄弟俩抓了起来。

受审时,官府追究到底是谁放走了张俭?谁放走的谁就要承担杀头之罪。

孔融知道是自己闯了祸,就站出来,承认是自己做主藏匿了张俭。

这时,哥哥孔褒却挺身而出,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与弟弟无关,要杀就杀我吧!

法官见此情形,也纠结不已,只能上报,最后,由皇帝裁决,孔褒赴死。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孔融虽在幼时让梨给哥哥,但后来,哥哥孔褒却让了最宝贵的生命给弟弟。

孔融在历史上留下了让梨的美名,却又有几个人心疼过让命的哥哥孔褒?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