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无意思和来源是什么

2025-03-06 23:07:1667 次浏览

最佳答案

在古代文献中,"得无"常被用来表示推测或疑问,带有不确定的语气。例如,《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中提到“得无苦贫乎”,这句话表达了对某人是否因贫困而苦的疑问。

在《聊斋志异·促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这句话询问对方是否告知了猎虫的地方。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通过“得无”二字来表达推测或询问的语气。

在《论语·颜渊》中有:“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这句话中的“得无”同样用于表达一种不确定的推测,即“难道说”之意。同样地,《汉书·赵充国传》中也有类似用法:“我告汉军先零所在,兵不往击,久留,得亡效五年时不分别人而并击我?”这句话中,“得亡”即“难道不”之意,表达了一种假设的语气。

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卷一中,"得无即欲有所见乎",这句话中的“得无”表达了对对方是否有某种意图的疑问。在唐代韩愈的《答胡生书》中,也有类似用法:“雨不止,薪刍价益高,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这句话中的“得无”表达了对对方是否因某些原因而感到不适的推测。

宋代岳珂在《桯史·吴畏斋谢贽启》中提到:“屡矣蹉跎,虽粗有少年之志,斐然狂简,得毋贻小子之嗤?”这句话中的“得毋”同样用于表达一种不确定的推测,即“难道会”之意。最后,在元代房祺的《<河汾诸老诗集>后序》中,也有类似用法:“或曰,兊斋云中应人也,吾子列河汾之间,得无附会欤?”这句话中的“得无”表达了对对方是否有所附会的疑问。

综上所述,“得无”一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多用于表达推测或疑问,其语气较为委婉,常用于表达不确定的推测或询问。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