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那边 狄金森

2025-03-07 09:03:11110 次浏览

最佳答案

看下这个赏析,相信楼主能理解的。

“篱笆那边/ 有草莓一棵/ 我知道,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 草莓,真甜”。“草莓”喻指一切美好的事物,这里也可视为一切难以抵御的诱惑。“真甜”的“草莓”无疑激起“我”的占有欲,但它却被篱笆隔着。这隔着篱笆的“草莓”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只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显然, “篱笆”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明的“禁忌”,或者说, “篱笆”在这里就是“禁忌”的同义语。“如果我愿/ 我可以爬过。”但事情果真如此简单吗?第二节写道: “可是,脏了围裙* 上帝一定要骂我!/哦,亲爱的,我猜,如果他也是个孩子/ 他也会爬过/ 如果,他能爬过! ” “我”一旦爬过篱笆就会弄脏围裙,就会遭到“上帝”的责骂,换言之,如果“我”无视禁忌,即冒犯文明规则,势必遭到来自“上帝”的惩罚。因为“上帝”是文明秩序的主宰者, “上帝”的意旨是不可违抗的。于是,可想而知, “我”矛盾极了。是爬过去还是止步?是获取还是放弃?是满足欲望还是抑制欲望?这里, “我”无所适从的两难处境,其实何尝不是人类所面临的普遍的生存困境的写照?既然“我”对此无能为力,于是忽发奇想:神圣的上帝又将做何选择?诗人在此有意将至高无上的神拉回尘世,假定他也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于是诗人从小孩的心理角度去揣度上帝,认为作为小孩的上帝也一定会有本能的需求,一定会爬过去。诗歌至此无疑透露了诗人对人的正常欲望的积极肯定。但是,上帝毕竟是神,他会不会爬过去,谁人知晓?由此可见,欲望与禁忌的冲突是无止境的,人将永远注定要直面这一冲突,上帝对此也无可奈何,惟有人类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那么,人类如何才能自救?这首诗的意义就在于此,它把这个千古难解的命题昭示给人们,迫使人们去思索。

声明:知趣百科所有作品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在页面底部查找“联系我们”的链接,并通过该渠道与我们取得联系以便进一步处理。